[实用新型]一种瓣膜输送器尾座连接机构及瓣膜输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14410.9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90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余建;陈靖宇;虞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321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瓣膜 输送 器尾座 连接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瓣膜输送器尾座连接机构及瓣膜输送器,其中,一种瓣膜输送器尾座连接机构,连接在瓣膜介入输送装置的尾端,用于术前排空及穿送导丝,包括:Y型管件、连接在Y型管件上的密封头以及设置在密封头内的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密封头的侧壁开设有与容纳腔相通的插入孔;所述第二密封板上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密封板上开设有与第一穿孔位置相匹配的数道相交的切口;其中,当所述导丝穿过所述第一密封板时,所述第一密封板沿所述切口打开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穿孔相对应,且所述切口与所述第一穿孔形成穿送通道;当所述导丝抽离时,切口合上,以实现密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瓣膜输送器尾座连接机构及瓣膜输送器。
背景技术
介入医学技术是从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经常需要通过经皮穿刺或通过人体原有通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送至病症部位进行诊断造影、治疗、组织采集、细菌学、细胞学研究、生化检查治疗等,在这种手术过程当中,为了减少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减少血液流失,降低手术复杂程序,经常会采用导管鞘以及其他输送装置、交换装置等。
现有的瓣膜输送器在整个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液溢流,手术过程中尽管医护人员小心纯熟的操作,但是还会出现瓣膜输送器远端尾座血液溢出,甚至手术台下还血迹斑斑,且现有的瓣膜输送器的尾端设计复杂,在手术时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瓣膜输送器尾座连接机构及瓣膜输送器,将解决现有瓣膜输送器手柄端血液溢流且排空不彻底的技术问题,避免二次污染及交叉感染,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瓣膜输送器尾座连接机构,连接在瓣膜介入输送装置的尾端,用于穿送导丝,包括:
Y型管件,包括主管段以及与主管段连通的侧管,主管段的一端导通连接在介入输送装置的尾端;
密封头,连接在主管段远离介入输送装置的一端,且密封头内开设有一容纳腔,且密封头远离Y型管件的一端开设有与容纳腔相通的插入孔;
与容纳腔相匹配的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沿主管段到密封头的方向依次叠设在容纳腔内,第二密封板上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密封板上开设有与第一穿孔位置相匹配的数道相交的切口;
其中,当导丝沿插入孔和第一穿孔穿过第一密封板时,第一密封板沿切口打开的空间与第一穿孔形成穿送通道;
当导丝抽离尾座连接机构时,第一密封板沿切口打开的部分再沿切口合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密封头内设置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且在第一密封板上开设数道切口,开设的切口打开后的区域为穿送区域,以使导丝能穿过,在第二密封板上开设第一穿孔,且第一穿孔与穿送区域相匹配,以使导丝在穿过插入孔后再经过第一穿孔的引导,使导丝沿着第一密封板上的穿送区域穿过;在使用结束后,抽离导丝时,导丝会将第一密封板沿着切口的部分往外带出,此时第一穿孔防止第一密封板位于切口处被往外带出,以使第一密封板能够更好的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沿着切口闭合,实现密封的作用,且该尾座连接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数道切口的的交汇点与第一穿孔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数道切口的交汇点与第一穿孔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当导丝穿过第一穿孔时,导丝会沿着交汇点穿过第一密封板,此时第一密封板会沿着切口的位置打开,形成通道,以使导丝能够穿过,交汇点与圆心位于同一轴线,方便导丝穿过第一密封板。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密封板,设置在容纳腔内,且第三密封板上开设有与数道切口相匹配的第二穿孔,且第一密封板夹设在第二密封板与第三密封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4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