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17179.9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3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谭崇军;李召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7/18;B01F15/00;B82Y30/00;B82Y40/00;H01B13/00;H01B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马小星 |
地址: | 523582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含量 水性 纳米 导电 浆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属于导电浆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包括砂磨机(8)和双层搅拌罐(4),所述双层搅拌罐(4)设置有干燥气体出口(1)、干燥气体入口(3)、温度可控循环水出口(2)和温度可控循环水入口(7);所述双层搅拌罐(4)的第一出料口(11)与砂磨机(8)的第一进口料(9)相连,所述砂磨机(8)的第二出料口(10)与双层搅拌罐(4)的第二进料口(5)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中,双层搅拌罐(4)设置有干燥气体出口(1)、干燥气体入口(3)、温度可控循环水出口(2)和温度可控循环水入口(7),能够在双层搅拌罐中通入干燥气体和温度可控循环水,实现即时加速蒸发,提高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固含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浆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是一种用于锂电池的新型高效导电剂,可替代传统的的导电碳黑、导电石墨、导电碳纤维等传统导电剂,具有超高长径比、超大比表面积和超低体积电阻率等优越特性,可应用于各种电极材料中,比如LFP、LCO、LMN、NCM或石墨等,而且其添加量仅为0.5~1%,可显著提高电芯以下性能:显著降低电池内阻;提高活性材料克容量发挥;显著降低导电剂用量、粘结剂用量;提高大电流放电功率密度;增强电解液吸收;延长使用寿命。碳纳米管拥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可提高极片的导电性,提高电池性能。
然而,现有装置制备的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固含量低,难分散;高固含量的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粘度高,流动性差,不易进行转移和使用;研磨效率降低,制备效率低,这些均制约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制备得到高固含量的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包括砂磨机8和双层搅拌罐4,所述双层搅拌罐4设置有干燥气体出口1、干燥气体入口3、温度可控循环水出口2和温度可控循环水入口7;所述双层搅拌罐4的第一出料口11与砂磨机8的第一进口料9相连,所述砂磨机8的第二出料口10与双层搅拌罐4的第二进料口5相连。
优选的,所述双层搅拌罐4设置有搅拌分散盘6。
优选的,所述双层搅拌罐4的层间自温度可控循环水入口7至温度可控循环水出口2流通循环水。
优选的,所述双层搅拌罐4内自干燥气体入口3至干燥气体出口1流通干燥气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包括砂磨机8和双层搅拌罐4,所述双层搅拌罐4设置有干燥气体出口1、干燥气体入口3、温度可控循环水出口2和温度可控循环水入口7;所述双层搅拌罐4的第一出料口11与砂磨机8的第一进口料9相连,所述砂磨机8的第二出料口10与双层搅拌罐4的第二进料口5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中的双层搅拌罐4设置有干燥气体出口1、干燥气体入口3、温度可控循环水出口2和温度可控循环水入口7,能够在双层搅拌罐中通入干燥气体和温度可控的循环水,能够实现即时加速蒸发,从而提高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固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备高固含量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装置的示意图,其中,1-干燥气体出口,2-温度可控循环水出口,3-干燥气体入口,4-双层搅拌罐,5-第二进料口,6-搅拌分散盘,7-温度可控循环水入口,8-砂磨机,9-第一进口料,10-第二出料口,11-第一出料口;其中,代表双层搅拌罐循环水的流通方向,代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流通方向,代表干燥气体的流通方向;
图2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粘度随研磨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71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表面抛光用的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