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动静脉内瘘标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19245.6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4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方妍;田素革;陈素艳;刘志薇;潘茹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7/02 | 分类号: | G09F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静脉 标识 装置 | ||
一种两用动静脉内瘘标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标识方法效果不明显,及不便于患者使用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呈U形的固定板,固定板内拆卸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标识牌,标识牌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尖针,固定板左侧设有第一束带,第一束带的自由端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盒,固定板右侧设有可插入矩形盒内的第二束带,矩形盒下侧壁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让位槽内铰接有上下方向且可挤压第二束带的压板;通过可拆卸的标识牌与固定板配合,便于患者选择不同的方式佩戴标识牌,有助于提醒医护人员禁止对该手臂测量血压或注射操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静脉内瘘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两用动静脉内瘘标识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动静脉内瘘已经成为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如果对血液透析内瘘肢体进行测血压,由于压力过高阻断血流,造成内瘘侧肢体血管破坏或阻塞内瘘,甚至会导致静脉炎,临床上一般用记号笔标记内瘘侧肢体,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肢进行注射、测血压等操作,但这种标记特征并不明显且容易消失,且只能标记在患者肢体上,不便于患者使用,因此需要一种合理的标识装置来提醒医护人员,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两用动静脉内瘘标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标识方法效果不明显,及不便于患者使用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呈U形的固定板,固定板内拆卸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标识牌,标识牌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尖针,固定板左侧设有第一束带,第一束带的自由端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盒,固定板右侧设有可插入矩形盒内的第二束带,矩形盒下侧壁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让位槽内铰接有上下方向且可挤压第二束带的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可拆卸的标识牌与固定板配合,便于患者选择不同的方式佩戴标识牌,有助于提醒医护人员禁止对该手臂测量血压或注射操作,同时利用压板与矩形盒配合,便于调节松紧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尖针与橡胶块配合,既能将标识牌固定在患者衣服上,又能防止尖针刺伤患者,便于患者使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呈U形的固定板1,固定板1内拆卸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标识牌2,标识牌2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尖针3,固定板1左侧设有第一束带4,第一束带4的自由端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盒5,固定板1右侧设有可插入矩形盒5内的第二束带6,矩形盒5下侧壁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7,让位槽7内铰接有上下方向且可挤压第二束带6的压板8。
为了实现标识牌2与固定板1的拆卸连接,所述的标识牌2下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9,固定板1上表面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9粘合的第二魔术贴10。
为了便于压板8挤压第二束带6,所述的压板8上端右侧设有前后方向的压块11。
为了锁止压板8在让位槽7内摆动,所述的让位槽7内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卡齿12,压板8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与其对应侧卡齿12配合的卡块13。
为了便于尖针3将标识牌2固定在衣服上,所述的标识牌2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呈L形的橡胶块14,尖针3可刺入其对应侧的橡胶块1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9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