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烟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0033.X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3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加熙;冯劲梅;丁业凤;吴志云;张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5/00;F24F13/30;F24F13/20;F24F11/89;F24F11/77;E04F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烟囱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烟囱系统,安装于具有朝阳外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建筑上,包括安装于朝阳外墙壁上的玻璃幕墙板、内墙、集热板、至少一个第一风口和与第一风口一一对应的无动力风帽。内墙设置在建筑内,且与室内天花板连接。内墙与地面之间具有空气流通路径,内墙和玻璃幕墙板之间形成空气通道。集热板设置在内墙和朝阳外墙壁之间,并与内墙连接。集热板上设置有若干针肋,且针肋与集热板之间具有夹角。第一风口设置在于空气通道上方的天花板上。无动力风帽位于建筑外,无动力风帽通过相对应的第一风口与空气通道连通。在集热板上设置针肋,增大了吸收太阳辐射的面积和对流换热面积,使得远离集热板的区域也能达到良好的对流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被动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烟囱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在社会总的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在全球性能源短缺的今天,必须重视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并积极倡导生态节能建筑的概念,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烟囱是一种利用热压作用引导和加强自然通风的装置。一般由玻璃板、集热板、风口和隔热材料组成,原理是太阳辐射透过玻璃板,加热空气通道内空气温度,产生热压差,热空气上升从出风口排出,形成空气循环流通,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然而,空气的对流换热在接近集热板的区域比较强烈,远离集热板的区域难以达到良好的对流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烟囱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离集热板的区域难以达到良好的对流换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阳能烟囱系统,安装于具有朝阳外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建筑上,包括:
玻璃幕墙板,安装于所述朝阳外墙壁上;
内墙,设置于所述建筑内,且与所述室内天花板连接;所述内墙与所述地面之间具有空气流通路径,所述内墙和所述玻璃幕墙板之间形成空气通道;
集热板,设置于所述内墙和所述朝阳外墙壁之间,并与所述内墙连接;所述集热板上设置有若干针肋,且所述针肋与所述集热板之间具有夹角;
至少一个第一风口,设置于所述空气通道上方的所述天花板上;
至少一个无动力风帽,位于所述建筑外;所述无动力风帽与所述第一风口一一对应,所述无动力风帽通过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太阳高度角自动测量仪;所述针肋与所述集热板转动连接;
所述集热板上横向设置有若干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内穿设有转轴;每一所述第一贯穿孔上均连通有设于所述集热板朝阳一侧的第一通孔;所述针肋的一端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相对应的所述转轴固连,且所述第一通孔与相对应的所述针肋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集热板具有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应的第二侧面,所述集热板的周侧依次为朝阳一侧、所述第一侧面、背阳一侧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集热板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设有与所述转轴相对应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相对应的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
所述太阳高度角自动测量仪设置于所述建筑外,用于接收太阳光照测得太阳高度角;所述太阳光线入射角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针肋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集热板和所述朝阳外墙壁之间距离的百分之八十。
优选地,所述集热板与所述内墙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00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油阀、喷油嘴及其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玻璃杯生产用存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