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皮贴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1731.1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3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胡隆胜;张苗;是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皮贴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皮贴片,包括:PET膜;第一泡棉,第一泡棉为框型结构,第一泡棉的外缘与PET膜的外缘相匹配,第一泡棉的下表面与PET膜的上表面相连接;吸水棉,吸水棉设于第一泡棉的框型结构的内部;电极和连接纽扣,电极设于吸水棉上,连接纽扣连接于电极的上表面;第二泡棉,第二泡棉的下表面与第一泡棉的上表面相连接,连接纽扣的上端贯穿并突出于第二泡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能直观地区分正负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皮贴片。
背景技术
原料药通常会被制备成各种剂型的药剂,而由于剂型的不同,给药的方式或途径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口服给药、注射给药、鼻腔给药以及经皮给药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有人首先提出了可用于透皮控释给药的治疗方案并且还制备成了东莨菪碱贴片,透皮给药系统也开始不断的迅速发展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透皮给药的药物选择及试验上。药物透皮给药系统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制剂剂型。尤其是对于大分子的蛋白、多肽类药物以及疫苗等,这些药物不能通过口服,只能采用注射的方法进行给药,但长期的注射容易引起脂肪萎缩、硬结等不良反应,而且病人的顺应性较低,给药时需由专业人员进行,造成了很多不便。而透皮给药系统给药时可以避免很多其他给药途径所引起的问题,如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灭活以免降低药物的利用率;能够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亦可以提高如蛋白或多肽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且还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不会引起注射所带来的副作用,另外患者也可以自主用药,更人性化,可极大地增加病人的依从性。
因此,为了实现透皮给药,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专用于透皮给药的透皮贴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皮贴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透皮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PET膜;
第一泡棉,所述第一泡棉为框型结构,所述第一泡棉的外缘与所述PET膜的外缘相匹配,所述第一泡棉的下表面与所述PET膜的上表面相连接;
吸水棉,所述吸水棉设于所述第一泡棉的框型结构的内部;
电极和连接纽扣,所述电极设于所述吸水棉上,所述连接纽扣连接于所述电极的上表面;
第二泡棉,所述第二泡棉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泡棉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纽扣的上端贯穿并突出于所述第二泡棉。
上述的透皮贴片,其中,所述PET膜、所述第一泡棉和所述第二泡棉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吸水棉、所述电极和所述连接纽扣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上述的透皮贴片,其中,所述PET膜的外缘、所述框型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泡棉的外缘均呈半圆形。
上述的透皮贴片,其中,所述框型结构的一侧的内侧向内延伸形成一凸起。
上述的透皮贴片,其中,所述框型结构的一侧的外侧向内延伸形成一凹槽。
上述的透皮贴片,其中,所述吸水棉与所述电极之间通过丙烯酸胶水粘接。
上述的透皮贴片,其中,所述电极为银电极或氯化银电极。
上述的透皮贴片,其中,所述第一泡棉和所述第二泡棉均为PVC发泡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能直观地区分正负电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华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1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畜牧养殖用饲料混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载药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