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6411.5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8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万学林;廖飞;王利文;王伟;李权;潘忠尧;谭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傅海鹏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使用 预应力 锚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包括装置外部的保护壳体和装置内部的反力装置,保护壳体预埋在水泥浆中,用于保护内部的反力装置不被外部的水泥浆腐蚀,反力装置包括顶部固定预应力锚索的楔形体、复位弹簧和反力钢板,反力钢板在锚索施工和后期回收锚索时提供反力,复位弹簧用于将反力钢板的力传递给顶部的楔形体,其上端与楔形体通过焊接固定,下端与反力钢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在施工前期通过复位弹簧的压缩为顶部的楔形体提供压力,使楔形体与锚索紧密接触,施工完成后回收锚索时,通过复位弹簧在中期储存的能量,将楔形体与锚索拉离,使锚索与楔形体脱离,从而实现了预应力锚索的可回收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普通锚索不可回收,造成极大的材料浪费和地下空间的污染,同时斜打入地下的锚索影响了相邻地块的开发以及占用了大量的地下空间。因此部分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已禁止使用普通锚索,可回收式锚索不仅可以将回收的锚索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基坑支护造成的地下空间污染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锚索不可回收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外部的保护壳体预埋在水泥浆中,用于保护内部的反力装置不被外部的水泥浆腐蚀,内部的复位弹簧在施工前期拉伸,实现楔形体与预应力锚索之间的紧密接触,在施工后期收缩,带动楔形体与预应力锚索相互分离,实现预应力锚索的回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包括装置外部的保护壳体和装置内部的反力装置,保护壳体预埋在水泥浆中,用于保护内部的反力装置不被外部的水泥浆腐蚀,包括顶部的顶板、侧面的圆弧形钢板和保护橡胶以及底部的圆形底座,圆弧形钢板和保护橡胶呈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中间设置有间隙,用来安装反力钢板,所述顶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楔形开口,用于定位和固定预应力锚索,为预应力锚索提供锚固力。
反力装置包括顶部固定预应力锚索的楔形体、复位弹簧和反力钢板,反力钢板在锚索施工和后期回收锚索时提供反力,与复位弹簧底部的圆形底座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复位弹簧用于将反力钢板的力传递给顶部的楔形体,其上端与楔形体通过焊接固定,下端与反力钢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的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所述保护壳体侧面的保护橡胶与圆弧形钢板紧密连接在一起,避免内部的反力装置被外侧的水泥浆腐蚀。
上述的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所述反力装置的楔形体外表面与保护壳体中顶板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与分离是通过复位弹簧的拉伸和压缩变形来控制的。
上述的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所述复位弹簧在施工前期拉伸,实现楔形体与预应力锚索之间的紧密接触,在施工后期收缩,带动楔形体与预应力锚索相互分离,实现预应力锚索的回收。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预应力锚索锚固装置,通过反力钢板为复位弹簧提供支撑,施工前期复位弹簧的压缩为顶部的楔形体提供压力,使楔形体与锚索紧密接触,施工过程中,通过楔形体与锚索之间的摩擦,保证楔形体与锚索紧密接触,施工完成后回收锚索时,通过复位弹簧在中期储存的能量,使锚索与楔形体脱离,从而实现了预应力锚索的回收;
2、本实用新型中外部的保护壳体和内部的反力装置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提供反力的反力钢板和外部的保护壳为锚索锚固提供了可靠的锚固力,保证了锚索在施工过程中的可靠性,不仅适用于住宅建筑的基坑支护中,还可以推广到交通枢纽等其他需要回收预应力锚索的支护体系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64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