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气管插管时污染环境的可视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35200.8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8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钱民;余旻;万鹏;伍育旗;张新黎;于超;王鹏;郭昌云;谭香;盛梦婷;向艳;易梦秋;张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A61G13/12;A61B90/40;A61M1/00;B25J21/02;A61B1/267;A61B1/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气管 插管 污染环境 可视 操作 装置 | ||
一种防止气管插管时污染环境的可视操作装置,它包括箱体、密封板和可视喉镜,通过在透明中空的箱体一侧开口与密封板配合密封,通过位于密封板设置分体结构的颈孔与患者颈部配合,患者头部位于箱体内,通过术者和助手位于箱体外将手从手套伸入接触喉镜主体操作插管,通过与箱体连通的第一负压吸引孔和第二负压吸引孔分别吸附患者呼出的废气及患者口鼻喉的分泌物。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患者插管时呼出的气体及咳呛的分泌物容易造成空气污染至术者感染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术者与患者不直接接触,避免患者呼出的废气和分泌物造成传染,减少了术者的感染风险,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止气管插管时污染环境的可视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或者食道插管是危重患者常用的抢救治疗手段。操作时刺激会厌,喉镜镜片刺激会厌,患者容易呛咳导致气道内的气体或者分泌物咳出,或者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出胃内容物。此时需要助手用吸引器随时对分泌物或胃内容物进行吸引。对于呼吸道感染或者传染病的患者,比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患者,患者呼出或呛咳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的重要途径。插管过程对患者和操作的医生,都有极高的风险。一方面要避免异物滑入气道,引起窒息;在挑起会厌时,由于迷走神经反射,还有可能造成呼吸、心跳骤停。另外,插管的刹那,从病人下呼吸道喷出的飞沫,病毒载量极高。在场医务人员即使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由于是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即使进行了穿戴防护用具,患者呼出或呛咳出的气体或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一旦医护人员防护用具有破损,也容易造成感染。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的气管插管操作和留置胃管操作均是风险极高的操作,现有的防护用具、医护用密闭式呼吸器等防护设备只能针对医护人员进行使用。目前常用的保护器具是护目镜、面屏,在穿戴防护服、N95口罩等情况下极易出现护目镜或者面屏上雾、视野不清,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留置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此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气管插管时污染环境的可视操作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在透明中空的箱体一侧开口与密封板配合密封,位于密封板设置分体结构的颈孔与患者颈部配合,患者头部位于箱体内,术者和助手位于箱体外将手从手套伸入接触喉镜主体操作插管,与箱体连通的第一负压吸引孔和第二负压吸引孔分别吸附患者呼出的废气及患者口鼻喉的分泌物,使得术者与患者不直接接触,避免患者呼出的废气和分泌物造成传染,减少了术者的感染风险,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气管插管时污染环境的可视操作装置,它包括箱体、密封板和可视喉镜;所述密封板位于箱体一侧与其密封,可视喉镜的显示器与喉镜主体连接,微型摄像头拍摄图像;所述箱体上设置与其连通的第一负压吸引孔和第二负压吸引孔,手套从箱体上操作孔进入箱体内接触喉镜主体,第一负压吸引孔和第二负压吸引孔分别吸附气体和患者分泌物。
所述箱体为一侧开口透明的中空箱体,边沿设置密封槽与密封板滑动配合。
所述箱体两侧及箱体开口对应侧设置操作孔,手套与操作孔配合密封位于箱体内。
所述箱体上侧面设置第一负压吸引孔和第二负压吸引孔分别与两个负压吸引器连接。
所述箱体内设置调节气垫,它包括位于气板上一侧设置的头部汽包及两端设置的脸颊汽包。
所述气板、头部汽包和脸颊汽包均设置充气孔引出箱体外。
所述密封板包括相互分开的下板和上板,以及位于下板和上板接触封闭处的颈孔。
所述颈孔的边沿设置向外突出的硅胶膜。
所述可视喉镜的喉镜主体与显示器为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35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