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挤压柔性物体的电动挤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36964.9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6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
主分类号: | B30B9/00 | 分类号: | B30B9/00;B30B15/00;B30B15/30;B30B15/32;B30B15/28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李春彦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挤压 柔性 物体 电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挤压柔性物体的电动挤压装置,包括外主体、辊压装置、揉捻装置、传送装置,所述外主体包括外壳、安装环槽、承重板、挤压布,将辊压装置和所述揉捻装置与柔性物体分隔开来,所述辊压装置包括提升架、挤压辊、提升杆、结构挡板、弹簧,能够对柔性物体进行辊压,所述揉捻装置包括外通轴、主轴、揉捻锤、限位板、下挡板、转盘、辅助齿轮,能够对柔性物体进行揉捻挤压,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系统和限制板,能够对柔性物体进行传送,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柔性物体粘粘到挤压装置上,有效提高挤压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及拖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挤压柔性物体的电动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各类机械设备的运动都要依靠动力。在电动机问世以前,人类生产多以风力、水力或蒸汽机作为动力。19世纪30年代出现了直流电动机,俄国物理学家Б.С.雅科比首次以蓄电池供电给直流电动机,作为快艇螺旋桨的动力装置,以推动快艇航行。此后,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的拖动方式开始被人们所瞩目。到80年代,由于三相交流电传输方便以及结构简单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拖动得到了发展。20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为提高生产率和改善产品质量,工业部门对机械设备不断提出新的、高的技术要求。如要求有宽的速度调节范围、有高的调速精度、能快速地进行可逆运行以及对位置、加速度、张力、转矩等物理量的可控性能的要求等。以蒸汽机、柴油机等作为原动机的拖动装置很难甚至不可能予以完成,而应用电力拖动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技术要求。因此,电力拖动被广泛用于冶金、石油、交通、纺织、机械、煤炭、轻工、国防和农业生产等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传动方式。
常见的柔性物质比如面粉团,橡胶,板材等大多是半固体且具有较强的粘性,常见的电动挤压装置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挤压的时候,这些材料可能会粘连到挤压辊上,当挤压辊上被粘连的其他材料过多时可能会改变挤压辊的形状,影响挤压效果,同时,这些粘连到挤压辊上的材料在变干后硬度较高,导致挤压辊在工作时会与这些材料变干形成的固体相互挤压造成自身的磨损,缩减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挤压柔性物体的电动挤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常见的柔性物质比如面粉团,橡胶,板材等大多是半固体且具有较强的粘性,常见的电动挤压装置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挤压的时候,这些材料可能会粘连到挤压辊上,当挤压辊上被粘连的其他材料过多时可能会改变挤压辊的形状,影响挤压效果,同时,这些粘连到挤压辊上的材料在变干后硬度较高,导致挤压辊在工作时会与这些材料变干形成的固体相互挤压造成自身的磨损,缩减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便挤压柔性物体的电动挤压装置,包括外主体、辊压装置、揉捻装置、传送装置;
所述外主体包括外壳、安装环槽、承重板、挤压布,所述安装环槽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上部分,所述安装环槽为固接在外壳内壁的型钢槽,所述承重板通过所述安装环槽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挤压布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承重板的下方,所述外壳一侧侧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外壳远离所进料口的一侧侧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挤压布的下方,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处都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滑动门;
所述辊压装置包括提升架、挤压辊、提升杆、结构挡板、弹簧,所述挤压辊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的按压轴,所述挤压辊安装在伸缩提升架内,所述挤压辊能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所述挤压辊与所述挤压布相互接触,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可容所述提升杆通过的孔洞,所述提升架顶端与所述提升杆相连,所述结构挡板设置在所述提升杆上,所述结构挡板位于所述承重板上方,所述结构挡板底端与所述弹簧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板相互接触,所述弹簧通过自身弹力支撑所述结构挡板不与所述承重板相互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未经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36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气混凝土浸入式浇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实验用培养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