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小曲线的车辆间铰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39127.1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7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举;张云峰;马青春;吴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20 | 分类号: | B61D17/2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6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曲线 车辆 铰接 装置 | ||
一种通过小曲线的车辆间铰接装置,包括第一铰接主体、第二铰接主体、冠状环、回转轴承,第一铰接主体和第二铰接主体分别安装在相邻车体的车端,其中,回转轴承内圈与第一铰接主体连接,外圈与冠状环内侧连接,中间圈和转向架固定,第二铰接主体通过两端连接的弹性轴承与冠状环外侧连接,回转轴承三圈相互转动配合,从而带动与回转轴承相连的第一铰接主体和第二铰接主体及转向架三者相互转动,用于增大车辆转动角度,提高车辆通过小曲线的能力。本实用新型适应中高地板铰接轻轨车辆之间的可靠连接,适应车辆通过曲线的各种位移,并能适应车辆的侧滚、点头等运动。铰接装置主体采用箱型焊接结构设计,相比现有采用锻/铸的产品,重量更轻。除第二铰接主体集成的弹性轴承需定期更换,正常使用几乎免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两车间的连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通过小曲线的车辆间的铰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铰接车采用的车辆间铰接装置,主要适合速度等级和强度较低的低地板车辆,其结构采用插接方式,销接连接,两端分别与车体端部连接,与转向架无接口,一般需要车辆上部辅以弹性铰。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中高地板铰接轻轨车辆应孕而生,目前的这种车辆间铰接装置已不能适应中高地板铰接轻轨车辆之间的可靠连接。因此,为了适应中高地板铰接轻轨车辆之间的可靠连接,急需研究开发一种适应中高地板且能通过小曲线的车辆间连接的铰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中高地板铰接轻轨车辆之间连接的铰接装置,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可靠连接,并适应车辆运行时的各方向运动,具有曲线通过能力强的特点,并适应车辆的侧滚、点头等运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小曲线的车辆间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铰接主体、第二铰接主体、冠状环、回转轴承,第一铰接主体和第二铰接主体分别安装在相邻车体的车端,回转轴承分为内、中、外三圈,其中,回转轴承内圈与第一铰接主体连接,回转轴承外圈与冠状环内侧连接,回转轴承中间圈和转向架固定,第二铰接主体通过两端连接的弹性轴承与冠状环外侧连接,回转轴承三圈相互转动配合,从而带动与回转轴承相连的第一铰接主体和第二铰接主体及转向架三者相互转动,用于增大车辆转动角度,提高车辆通过小曲线的能力。
所述的第一铰接主体为箱型结构,与回转轴承连接侧上部为空心圆柱,空心圆柱下面是一直径大于空心圆柱的圆环,圆环表面均布设有连接孔,第一铰接主体远离回转轴承的一侧为U形结构,用于连接车端。
所述的第二铰接主体为开放式的箱型结构,外形为环抱形,与冠状环吻合,与冠状环连接端两侧各设一弹性轴承,用于车辆的弹性缓冲,第二铰接主体远离回转轴承的一侧为八字形结构,用于连接车端。
所述的冠状环采用左右对称的分体式锻造结构,内侧圆周上设有连接凹槽,圆周上表面中部设有相连续的凸起和凹槽,冠状环外翻的冠部位设有与圆周上表面凹槽相对应的凹槽,外翻的冠部位和冠本体之间留有间隙,用于连接第二铰接主体。
所述的回转轴承为单排球式,包括外圈、中圈、内圈、滚球,并且每圈上下均设有密封胶条。
所述的回转轴承中圈厚度160mm,内外圈厚度130mm,钢球与圆弧滚道四点接触,用于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和倾翻力矩。
所述的弹性轴承采用轴芯、橡胶体、外套硫化成一体,整体结构压装于第二铰接主体两端,用于适应车辆的点头和侧滚运动。
所述的第一铰接主体和第二铰接主体与车体的连接端均设有梯形凸起,与车体上的梯形凹槽配合,增加垂向承载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39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煤用打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