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往复运动式吸脂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41180.5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0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杨健;姜勇;张洪信;赵清海;朱晓琨;李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H02K7/06;A61B17/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于正河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往复 运动 式吸脂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整形美容外科吸脂抽脂塑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控往复运动式吸脂器;包括机壳、电机、弹簧软管、滑块、吸脂针、同步齿轮、同步皮带、轴承式同步齿轮、针座、针座槽和电机轴;机壳的前侧壁右端安装有电机,电机轴穿入到机壳内腔,电机轴输出端设置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通过同步皮带与轴承式同步齿轮连接,轴承式同步齿轮安装在机壳左端;同步皮带下半部安装有滑块,滑块下端设置有针座槽,针座槽与吸脂针后端的针座卡槽式连接,针座与弹簧软管一端固定连接,弹簧软管另一端连接在机壳尾部;该装置主体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减轻了操作人员的疲劳程度,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整形美容外科吸脂抽脂塑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依靠电机传送带、吸脂针相配合的吸脂装置,特别是一种电控往复运动式吸脂器。
背景技术:
抽脂手术属于整形美容外科体形雕塑手术中的一种,抽脂手术原理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法把身体某一部位多余的脂肪给吸出来,以达到局部迅速瘦体的目的。全身吸脂的常见部位有:面部、双下巴、颈部、肩背、四肢、手脚、上下腹部、侧腰、上臀、臀部缩小及提臀等。
吸脂术逐渐在各大城市流行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吸脂术逐渐火爆;通过吸脂减肥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它和双眼皮、隆鼻术一样,成了整形美容最常规的项目之一。目前的吸脂手术方法有很多,如电动法、注射器法、超声波、共振抽脂、韩式分层吸脂紧肤术、电子脂肪抽吸脂。
传统的吸脂手术是抽脂手术做的方式是在手术的部位切一个小洞,将吸脂针伸入脂肪层,然后利用抽脂机的负压把脂肪吸出。由于吸脂针的针管直径在2.5mm的原因,且脂肪层较厚实,不易吸出,传统的利用吸脂针进行的手术需要医生手持吸脂针在手术部位前后抽动。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手术一般需要进行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医生长时间手部作业对于手臂肌肉带来的压力会使得医生感到疲劳。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5490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旋转功能的吸脂针,包括安装壳体、中空电机、连接头、针管、吸脂孔、刮片、抽脂管、负压泵,该带旋转功能的吸脂针,首先将针管插入到人体的内部,启动中空电机,中空电机带动针管旋转,在刮片的作用下可将脂肪刮落,再启动负压泵,负压泵通过抽脂管使得安装壳体内部和针管内部产生真空,通过吸脂孔将人体内部的脂肪抽出;公开号CN203836552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路控制吸脂器,包括壳体、活塞和柱塞;壳体具有相连通的活塞腔和柱塞腔,活塞腔的直径大于柱塞腔的直径;活塞与柱塞相连,二者分别与活塞腔和柱塞腔滑动密封配合;活塞腔的两端分别具有油口,柱塞腔的侧壁具有单向进油的吸油口,右端具有单向出油的排油口;活塞向左移动能够带动柱塞开启吸油口。活塞腔两端的油口交替供油时,活塞可以在活塞腔内往复移动,并带动柱塞往复移动,柱塞往复运动过程中,柱塞腔由吸油口吸取润滑油脂,排油口排出润滑油脂。
总而言之,由于吸脂针管径小,而人体脂肪层厚实不易吸出,医生手持吸脂针长期往复抽脂将会产生疲劳,医生的疲劳会影响抽脂效果,甚至发生意外;而现在尚不存在专门应用于美容抽脂行业的往复式吸脂抽脂设备,人工抽脂效率低,抽脂时间长,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针对现有吸脂装置使用不便、人工效率低等不足,在保证使用者方便操作、节省成本的条件下,设计一种电控往复运动式吸脂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411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