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装式智能温度显示仪逆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41584.4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5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存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兴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92 | 分类号: | F16D1/092;F16D66/00;F16D47/02;F16D4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章乐文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装式 智能 温度 显示 仪逆止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装式智能温度显示仪逆止器,包括外圈、内圈、转轴,外圈与内圈套接,内圈开设有可供转轴安装的安装孔,转轴与内圈内壁间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连接装置促使转轴与内圈联动,连接装置为胀紧套,胀紧套与转轴套接,胀紧套、内圈、转轴三者联动,胀紧套与内圈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胀紧套安装、拆卸快速且便捷,提高了逆止器安装效率,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装式智能温度显示仪逆止器。
背景技术
在倾斜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卷扬机、大型风扇和回转窑等设备使用中,在意外停电或出现传动故障而最终的执行机构不得出现反向逆转现象时,通常会采用逆止器来防止设备逆转。
现有的止逆器的转轴和内圈间采取键连接的方式实现二者间的固定连接,键槽会削弱转轴的强度,在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转轴容易出现断裂,且键连接的键槽和键通常设置在转轴的中部,这对于逆止器的安装和拆卸来说都是非常不方便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装式智能温度显示仪逆止器,能够实现逆止器的快速安装,提高安装效率节省劳动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装式智能温度显示仪逆止器,包括外圈、内圈、转轴,所述外圈与内圈套接,所述内圈开设有可供转轴安装的安装孔,所述转轴与内圈内壁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促使转轴与内圈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胀紧套,所述胀紧套与转轴套接,胀紧套、内圈、转轴三者联动,所述胀紧套与内圈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用胀紧套作为内圈和转轴间的联结装置,代替了键连接,转轴取消了键槽,避免了转轴刚度被削弱的情况发生,延长了转轴的使用寿命;胀紧套设置在内圈与转轴之间,使得三者实现联动;拆卸时只需要将锁紧件拧松后即可将胀紧套拆出,拆卸和安装都非常方便,有效提高了逆止器安装效率并且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胀紧套包括锥形凸台与连接盘,所述内圈的安装腔内壁设有与锥形凸台相匹配的锥形面,内圈端面设有与连接盘配合使用的安装槽,所述连接盘与安装槽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胀紧套受到来自锥形面和转轴的力而产生了巨大的抱紧力,实现内圈与转轴之间的无键联结,在胀紧套的作用下,转轴、胀紧套、内圈三者无相对运动,实现同步联动;当胀紧套承受负荷时,胀紧套与内圈、转轴的结合压力及相伴产生的摩擦力传递转矩、轴向力,当超载时,胀紧套将失去联结作用,可以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外圈内部安装有温度采集器,外圈表面安装有智能温度显示仪,所述温度采集器和智能温度显示仪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温度采集器将逆止器内部温度变化反映在智能温度显示仪上,实时监测逆止器运行时温升情况,可以提前预防并且避免由于逆止器失效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提高逆止器的安全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涨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兴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兴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415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板铝边框开孔冲压模具
- 下一篇:长距离隧道类综合管廊的通风逃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