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输信号的耐弯折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46521.8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8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杰;黄继永;张守权;肖杨;王铭;李明亮;马长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北阳电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8;H01B1/02;H01B7/02;H01B7/17;H01B11/00;H01B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刘冬梅 |
地址: | 11014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信号 耐弯折 电缆 | ||
1.一种传输信号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该耐弯折电缆包括线缆外皮(2)、导电单元(1)和填充层(3),所述导电单元(1)被线缆外皮(2)包覆,在所述导电单元(1)和线缆外皮(2)之间设有填充层(3);
所述导电单元(1)包括导电金属导体(4)和包覆在导电金属导体(4)外部的分相绝缘层(5),该导电金属导体(4)包括芳纶加强芯(8)和镀锡铜导体层(9),所述芳纶加强芯(8)位于导电金属导体(4)的中心位置,镀锡铜导体层(9)包覆在芳纶加强芯(8)外部;
所述线缆外皮(2)包括屏蔽层(6)和护套(7),护套(7)包覆在屏蔽层(6)外部,位于整个传输信号耐弯折电缆的最外部;
在所述线缆外皮(2)的外表面连接两个连接片,在两个连接片之间设置金属线丝(11),所述金属线丝(11)呈弹簧状缠绕在线缆外皮(2)上;
所述芳纶加强芯(8)的直径为所述镀锡铜导体层(9)厚度的1/6~1/2;
所述填充层(3)内部设有空腔(12),该空腔(12)均匀的分布在填充层(3)内;
在分相绝缘层(5)内部设置缓冲腔(13),该缓冲腔(13)的横截面呈弧形扇片状,所述缓冲腔(13)的两端分别与镀锡铜导体层(9)和填充层(3)相连接,缓冲腔(13)的弧度均朝向相同的方向,该缓冲腔(13)均匀分布在分相绝缘层(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芳纶加强芯(8)的直径为所述镀锡铜导体层(9)厚度的1/5~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芳纶加强芯(8)的直径为所述镀锡铜导体层(9)厚度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芳纶加强芯(8)为圆束形,由芳纶束制制成;
所述镀锡铜导体层(9)由细铜丝绞合缠绕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芳纶加强芯(8)的密度为1.38g/cm3,构成芳纶加强芯(8)的芳纶直径为0.01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镀锡铜导体层(9)的厚度为0.15~0.18mm,构成镀锡铜导体层(9)的细铜丝的直径为0.08mm,镀锡铜导体层(9)的密度为8.89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相绝缘层(5)位于导电金属导体(4)和填充层(3)之间,该分相绝缘层(5)的厚度为0.21~0.25mm,密度为2.2g/cm3;
所述缓冲腔(13)的密度比分相绝缘层(5)的密度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层(6)由镀锡的细铜丝平行疏绕成一个圆环状,包覆在填充层(3)的外部,位于护套(7)和填充层(3)之间;
该屏蔽层(6)的密度为8.89g/cm3,厚度为0.1mm,细铜丝的直径为0.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套(7)位于电缆的最外部,包覆在屏蔽层(6)外部,所述护套(7)的厚度为0.7~0.8mm,密度为1.48g/cm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3)位于屏蔽层(6)和分相绝缘层(5)之间,所述填充层(3)的密度为1.15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北阳电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北阳电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465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辊轮与主轴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职教师用便携式发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