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复位预制拼装桥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47026.9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6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贾俊峰;白天宁;白玉磊;杜修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21/00;E02D27/14;E02D31/08;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沈军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预制 拼装 桥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复位预制拼装桥墩,包括预制墩柱与基础承台,还包括第一预应力筋和耗能连接件;预制墩柱的底部与基础承台分别通过第一预应力筋和耗能连接件相连接形成整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施工效率高,施工完成的拼装桥墩具有自复位性,抗倾覆性好,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拼装桥墩的墩角部位容易因应力集中而损伤破碎的问题,并易于对破损的部位进行修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复位预制拼装桥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桥梁工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巨大的建设需求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制拼装的桥梁结构以其标准化、模块化的施工方式,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并具有对既有交通干扰少、绿色、环保等优点,从而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非常适合于桥梁工程的建设。
目前,在预制拼装桥梁的应用方面,对于桥梁下侧的预制拼装桥墩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主要集中于低烈度地震设防区的跨江、跨海桥梁以及城市桥梁。
然而,对于高烈度地震设防区,现有的拼装桥墩的抗倾覆性能差,由于拼装桥墩的墩身与承台之间拼接构造接缝的存在,导致预制拼装桥墩的侧向约束较弱,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横向滑移,并导致出现桥墩的墩角部位因应力集中而损伤破碎的问题,其抗震性能相较于现浇整体式桥墩而言,存在明显不足,在地震中更容易遭受破坏,并且一旦破坏,极难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复位预制拼装桥墩,用于解决现有的拼装桥墩存在抗倾覆性能差,墩角部位容易因应力集中而损伤破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复位预制拼装桥墩,包括预制墩柱与基础承台,还包括:第一预应力筋和耗能连接件;所述预制墩柱的底部与所述基础承台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和所述耗能连接件相连接形成整体。
其中,所述预制墩柱包括多个,所述预制墩柱的上侧设置有搭载结构,所述预制墩柱的顶部与所述搭载结构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和所述耗能连接件相连接形成整体;和/或,所述预制墩柱内设有沿其长边方向排布的第二预应力筋,所述预制墩柱包括多个预制节段。
其中,所述第一预应力筋的一端锚固在所述预制墩柱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基础承台并锚固在所述基础承台的侧面,或,所述第一预应力筋的两端均锚固在所述预制墩柱上,所述第一预应力筋中部的至少一段位于所述基础承台内。
其中,所述预制墩柱的底部设有脚座,所述脚座与所述基础承台通过多个所述耗能连接件相连接,多个所述耗能连接件沿所述预制墩柱的竖直中心线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预应力筋的两端均锚固在所述脚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预应力筋的中部位于所述基础承台内。
其中,还包括:第一预埋管道;所述第一预埋管道包括第一直线段、U形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预埋于所述脚座内,所述U形段预埋于所述基础承台内且所述U形段的两端位于所述基础承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上端均位于所述脚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下端均位于所述脚座的下表面并分别与所述U形段的两端相对应;所述第一预应力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第一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一预埋管道,所述第一预应力筋的两端从所述第一预埋管道的两端伸出并锚固在所述脚座的上表面。
其中,还包括:沿所述预制墩柱的长边方向排布的第二预埋管道;所述第二预埋管道一体式预埋于所述预制墩柱内,或所述第二预埋管道包括多个分段,并分别预埋于各个所述预制节段内;所述第二预应力筋为有粘结预应力筋,所述第二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二预埋管道,并在所述第二预应力筋与所述第二预埋管道之间灌装有水泥砂浆。
其中,所述耗能连接件包括耗能棒,所述耗能棒呈竖直布置,所述耗能棒的上端连接所述脚座,下端连接所述基础承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470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除湿干燥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几何对称的吸收塔烟气出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