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蒸汽加热装置及蒸汽注入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53263.6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7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吕孝明;袁爱武;龙华;李学良;王智博;张成博;刘锦;刘佩衡;王磊;孟菊;孟丹;张阳阳;刘海彬;刘爽;袁博;杨盈盈;卢丽丝;陈科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窦雪龙;赵燕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蒸汽 加热 装置 注入 管柱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蒸汽加热装置及蒸汽注入管柱,井下蒸汽加热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连接组件,上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加热装置本体,与连接组件的下端连接,加热装置本体能够置于油井中并对油井中的蒸汽进行加热,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连接组件带动加热装置本体在油井中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加热装置本体将井下低干度蒸汽中的饱和水进行二次降热提高井下干度,能够在蒸汽驱、SAGD开发过程中提供高干度的蒸汽以保证开发效果,同时解决饱和水的无用循环的问题,降低采油、水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稠油开采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蒸汽加热装置及蒸汽注入管柱。
背景技术
稠油由于沥青胶质含量高,蜡质含量少,因而粘度高,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虽然稠油的粘度很高,但其对温度极为敏感,每增加10℃,其粘度下降约一半,流动性增加。利用稠油加热能够降低粘度,增加流动性这一特性,提出了稠油热采法,其中蒸汽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较成熟的方法之一。蒸汽发生器作为蒸汽驱技术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最普遍的做法采用的是在地面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保温管道注入到井下稠油油层中去,这种技术井上设备体积庞大,需要较高的配套设施的投入,废气带走大量的热能,污染周围空气。蒸汽通过较长管道后,能量损失大,到井底时高温蒸汽成了“热水”,蒸汽注釆效果和深度受到限制,不能满足特殊井况和大深度稠油井的开采。另一方面在水平井注汽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为注汽不均,由于水平井段过长而导致吸汽不均,从而导致地层受热不均。
目前蒸汽驱、SAGD采用井上蒸汽发生器提供高干度蒸汽,通过井口注入的方式实现蒸汽驱、SAGD的开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地面输送的热损失及井筒注入过程中的热损失,导致蒸汽干度下降,其中由于井比较深而达不到油藏提出的干度要求。在低干度下实施蒸汽驱、SAGD的过程中,注入地层的流体包括蒸汽及饱和水,其中蒸汽携带的大量潜热对蒸汽驱、SAGD发挥着主要的作用,饱和水则起不到对蒸汽驱、SAGD有利的作用,而进行无用的循环增加采油成本。另一方面在水平井注汽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为注汽不均,由于水平井段过长而导致吸汽不均,从而导致地层受热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蒸汽加热装置及蒸汽注入管柱,以达到提高井下蒸汽干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蒸汽加热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连接组件,上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加热装置本体,与连接组件的下端连接,加热装置本体能够置于油井中并对油井中的蒸汽进行加热,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连接组件带动加热装置本体在油井中移动。
进一步地,井下蒸汽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与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本体均电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为连续油管,控制组件与加热装置本体之间的连接电缆设置在连续油管内。
进一步地,连接电缆为铠装电缆。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本体为井下电加热蒸汽发生装置。
进一步地,井下蒸汽加热装置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能够设置在油井中并测量设定位置的温度。
进一步地,测温组件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油井中。
进一步地,每个测温组件均与控制组件连接,且控制组件能够根据测温组件的温度信息调整加热装置本体在油井中的位置和加热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蒸汽注入管柱,包括上述井下蒸汽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加热装置本体将井下低干度蒸汽中的饱和水进行二次降热提高井下干度,能够在蒸汽驱、SAGD开发过程中提供高干度的蒸汽以保证开发效果,同时解决饱和水的无用循环的问题,降低采油、水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53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自由度球铰链关节
- 下一篇:一种平屋面架空隔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