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一次性使用圈套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57501.0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39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炯煌;曹利平;吴峥嵘;丁国平;蒋桂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一次性 使用 圈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式一次性使用圈套器,包括上圈套环、下圈套环、硬端可吸收线、固定节、手持推杆、尾座、推板和穿线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硬端可吸收线的长度为5mm,且推板所开设穿线孔的间距为5mm,使两个圈套环在可吸收线拉紧后形成间隔5mm的双层式扎紧结构,确保两个圈套环间距适中,防止两个圈套环因为之间的距离过窄而导致第二圈套环无效扎在同一个地方,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两个圈套环之间的距离太宽,中间留的组织结构太多,可能会形成一个空腔,上圈套环、下圈套环、硬端可吸收线均为采用胶原蛋白材料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够被肌体完全吸收,无残留无毒副作用,且可吸收线能够膨胀,以确保抽紧后防滑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圈套器,具体为一种双层式一次性使用圈套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圈套器,是用尼龙杆将事先用可吸收线或者合成线打好的滑结收紧来结扎血管、息肉或其它管道结构的一种器械,其操作方便,已被应用于多种腹腔镜腹部手术中。
而对于市面上现有的圈套器,其一、在使用使,虽然能够通过对可吸收线进行拉紧以实现对结扎部位的扎紧,但在松开拉紧的可吸收线后,可吸收线容易再次松动,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人工进行打结后才能扎紧,无法做到对拉紧后的可吸收线的自动固定,给操作过程带来一定的不便,其二、所使用的现有圈套器往往只设置有一个圈套环,因此在圈套时,容易滑落,无法确保对组织需结扎部位的扎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层式一次性使用圈套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双层式一次性使用圈套器,包括上圈套环、下圈套环、硬端可吸收线、固定节、手持推杆、尾座、推板和穿线孔;所述上圈套环、下圈套环、手持推杆和尾座构成该圈套器的主体结构,所述上圈套环与下圈套环呈平行设置,所述上圈套环与下圈套环的前端通过硬端可吸收线进行连接,所述上圈套环与下圈套环的尾端抵在手持推杆的前方,所述手持推杆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推板,且推板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手持推杆的尾端与尾座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圈套环与下圈套环的一端均通过缠绕打结形成固定节,所述上圈套环与下圈套环的另一端均穿过穿线孔以及手持推杆的内腔与尾座进行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上圈套环与下圈套环可进行收紧以形成对结扎部位的扎紧,所述上圈套环与下圈套环均为可吸收线制成的套环,且固定节可在可吸收线的线体上滑动。
优选的,为了确保两个圈套环间距适中,以防止两个圈套环之间间距过窄或过宽,确保对组织需结扎部位的扎紧,所述硬端可吸收线的长度为 5mm,且推板所开设穿线孔的间距为5mm。
优选的,为了使固定节能够抵在推板外侧,实现圈套环的收紧,所述固定节的直径大于推板所开设的穿线孔直径。
优选的,为了能够被肌体完全吸收,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所述上圈套环、下圈套环、硬端可吸收线均为采用胶原蛋白材料制成的生物制品。
优选的,为了使手持推杆能够通过手动掰断与尾座进行分开,所述手持推杆与尾座连接在一起,且手持推杆与尾座的连接处设有断开槽。
优选的,为了在手持推杆上提供专门的手指握持点,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手持推杆的尾端外壁套有防滑手握套,且尾座呈T型握把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57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舌板的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5G天线用具有稳定结构的固定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