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59756.0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9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艾荣;邓宝瑜;陈敬恒;黎加纯;欧阳健;袁秋林;许文杰;卢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B1/41;E04B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亚楠 |
地址: | 52831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桂园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支座 连接 结构 | ||
1.一种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叠合板和竖直设置的支座,
所述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第一钢筋网片和现浇叠合层,所述预制底板的拼接端与所述支座的侧壁连接,且与所述支座形成浇筑空间,所述预制底板内设有钢筋构件,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上,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支座中,所述现浇叠合层浇筑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部以及所述浇筑空间内,所述现浇叠合层内穿插有受力钢筋,所述受力钢筋插入所述支座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混凝土墙,所述混凝土墙内设有若干条水平设置的水平钢筋以及若干条竖直设置的竖向钢筋,各所述水平钢筋从上而下依次分布,各所述竖向钢筋以混凝土墙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各所述水平钢筋和各所述竖向钢筋交错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所述受力钢筋插入所述混凝土墙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水平钢筋从上而下依次等间距分布,各所述竖向钢筋等间距周向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墙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钢筋网片插入所述支座的深度定义为a,将所述支座的宽度定义为b,则a≥0.5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包括若干条横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钢筋和若干条纵向间隔分布的第二钢筋,各所述第一钢筋和各所述第二钢筋连接,且所述第一钢筋网片插入所述支座的深度大于9倍的所述第二钢筋的钢筋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的拼接端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现浇叠合层浇筑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所述凹槽、各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部以及所述浇筑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0mm~25mm,所述凹槽的宽度为250mm~300m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构件的端部不伸出于所述预制底板的拼接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构件为第二钢筋网片,所述第二钢筋网片包括若干条横向间隔分布的第三钢筋和若干条纵向间隔分布的第四钢筋,各所述第三钢筋和各所述第四钢筋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的搭接长度为0.6倍的所述第四钢筋的钢筋受拉锚固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还包括若干个桁架筋,所述桁架筋的底部与所述钢筋构件的顶侧抵接,所述桁架筋的顶部穿出于所述预制底板,并与所述受力钢筋的底侧抵接,各所述桁架筋沿所述预制底板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各所述桁架筋沿所述预制底板的宽度方向的间距不大于6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597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分装的风机支架
- 下一篇:浸胶干燥生产线横向自动堆垛换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