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享或公共自行车锁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3251.1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6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明;王颖;李姚;陈慧;闫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F17/00 | 分类号: | G07F17/00;G06K17/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张素斌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享 公共 自行车 | ||
一种共享或公共自行车锁,包括锁体装置和控制单元,锁体装置包括锁柱、第一锁定单元、第二锁定单元,自行车A的第一锁定单元与自行车A的锁柱配合锁定自行车A,自行车A的第二锁定单元与自行车B的锁柱配合将自行车A B串联锁定。锁柱上设有RFID射频标签,第一锁定单元和第二锁定单元均包括有上锁感应块和限位感应器;控制单元包括MCU控制模块及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的通讯模块、GPS模块、RFID射频模块;电机、上锁感应块和限位感应器均与MCU控制模块连接。自行车本身可以作为活动的停车桩,串联停放下一部车,有效解决共享单车无序停放及公共自行车定点投放取放不便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或公共自行车锁。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共享单车由盛及衰的发展路程,其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如共享单车随着投放量的增大,导致车无序停放和管理不便,不但提升了共享单车的营运成本,也造成了诸如阻碍交通、城市街道不整洁等一些社会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而对于城市公共自行车,出于便于管理考虑,进行定桩定点投放,往往因设置点设置位置及设置数量的问题,并不十分方便取放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共享或公共自行车锁,可以有效解决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降低共享单车的营运成本,减少社会问题,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公共自行车定点取放不便的问题,寻求达成人们的出行便利和社会管理成本过高之间的平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共享或公共自行车锁,包括锁体装置,所述锁体装置包括锁体本体、锁柱、第一锁定单元、第二锁定单元,所述锁柱通过链条连接于锁体本体上,定义自行车A和自行车B,自行车A的第一锁定单元与自行车A的锁柱配合用于将自行车A锁定,自行车A的第二锁定单元与自行车B的锁柱配合用于将自行车B和自行车A串联锁定。
所述第一锁定单元和第二锁定单元均包括电机、止锁块、复位弹簧、压缩弹簧、偏心轮、锁孔;所述压缩弹簧安装于锁孔内;所述偏心轮与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止锁块的一端为水平设置的连接部,止锁块的另一端为成斜面设置的锁定部,连接部位于偏心轮的顶部,锁定部朝向锁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连接部的顶部;所述锁柱插接锁孔的一端设有与锁定部适配的环状缺口;其中,当锁柱插接于锁孔内时,锁柱作用于锁定部使止锁块向偏离锁孔的方向运动并压缩复位弹簧,锁柱继续运动顶抵压缩弹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止锁块向锁孔方向运动使锁定部卡接于锁柱的环状缺口内,从而实现锁定自行车;当电机转动带动偏心轮转动,使止锁块向偏离锁孔的方向运动,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锁柱弹出锁孔,从而实现自行车开锁。
所述锁体本体上设有锁柱过孔,所述锁柱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限位边,所述限位边的尺寸大于锁柱过孔的尺寸,以使锁柱固定于锁柱过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锁体装置内的控制单元;所述锁柱上设有RFID射频标签,所述第一锁定单元和第二锁定单元均包括有上锁感应块和限位感应器,上锁感应块位于锁孔的上方,限位感应器位于偏心轮的一侧;所述控制单元包括MCU控制模块及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的通讯模块、GPS模块、RFID射频模块、电源模块、语音模块和指示灯模块;所述电机、上锁感应块和限位感应器均与MCU控制模块连接,上锁感应块用于将开锁和关锁信息传输到MCU控制模块,限位感应器用于感应电机的转动并将信息传输到MCU控制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实现远端管理系统和MCU控制模块的通讯和数据交互;所述GPS模块用于自行车的定位;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控制单元提供电源;所述RFID射频模块用于对停放的自行车是否已进行串联上锁进行识别;所述指示灯模块用于显示自行车的状态,包括允许还车指示灯和还车成功指示灯;所述语音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语音提醒;所述MCU控制模块用于与远端管理系统信息交互,并接收上锁感应块和限位感应器发出的信号,以及控制电机和各模块的工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3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改良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过路处电缆敷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