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脑膜下腔置管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4197.2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7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崇州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1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12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膜 下腔置管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硬脑膜下腔置管保护装置,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端部铰接有两个弧形架且弧形架的内壁上固定有折弯状的导向管,所述操作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本实用新型中,操作杆的外部上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设有弹簧和移动块,在弹簧、移动块和连杆的作用下,两个弧形架相互靠近,两个导向槽形成一个对圆形对引流管进行导向,方便于引流管置入导入硬脑膜下腔,在引流管导入之后,通过拨动块的设置,可将移动块向一侧拉动,使得两个弧形架发生转动,可使得引流管从导向槽中脱离,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保护装置,该装置可单手进行操作,方便于与引流管的脱离,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硬脑膜下腔置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硬脑膜下腔积液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积液类型可分为血性液体或脑脊液,硬脑膜下腔积液量可达100—300毫升。临床常表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反应迟钝、淡漠和智力下降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局部脑神经功能障碍,故常需要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手术中颅骨钻孔一枚,十字切开硬脑膜后,硬膜下积液流出,颅高压减轻,受压的脑组织会迅速复张,复张后大脑凸面脑组织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明显缩小,想把硅胶引流管置入到硬脑膜下腔就变得很困难。因为在置管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引流管头把大脑表面血管划破而导致术后急性硬膜下血肿,甚至出现因为脑表面的沟回阻挡把引流管直接插入脑组织中,造成脑组织损伤及继发性颅内血肿等严重后果。
申请号为201420492403.8的一种硬脑膜下腔置管保护装置,它包括活页式脑压板,活页式脑压板主要由两个半脑压板活动连接而成,每个半脑压板的头部均设置有半引流管槽体;当两个活页式脑压板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半引流管槽体围成一可插入引流管的引流管槽,并且该引流管槽呈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手术中不仅能够迅速将引流管置入硬脑膜下腔,同时又确保不损伤脑表面的血管及脑组织。
但是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该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难以单手进行对其进行操作,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因此,提出一种硬脑膜下腔置管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201420492403.8的一种硬脑膜下腔置管保护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较为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硬脑膜下腔置管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硬脑膜下腔置管保护装置,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端部铰接有两个弧形架且弧形架的内壁上固定有折弯状的导向管,所述操作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操作杆的外部且位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套设有弹簧和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弧形架的外壁之间通过连杆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导向管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可插入引流管的导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移动块的上表壁设有拨动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操作杆远离弧形架的一侧外壁上设有防滑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块和弧形架铰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崇州市人民医院,未经崇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41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产科喷射式上药机构
- 下一篇:一种通讯网络服务专用多功能布线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