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手腕骨折的康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4605.4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1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萨日娜;武仪;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A61F5/01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010051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手腕 骨折 康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手腕骨折的康复装置,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的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佩戴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佩戴部上的第一夹板、与所述的第一夹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二组件包括第二佩戴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佩戴部上的第二夹板、与所述的第二夹板相滑动连接的滑板、与所述的滑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夹板和所述的滑板上的弹性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相转动连接。本发明的康复装置能够克服传统固定式夹板由于手腕长期固定而影响手腕功能恢复的缺点,利于手腕功能恢复的锻炼活动,并且佩戴更加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手腕骨折的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生活节奏也不断加速,人们平时普遍忙于工作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因此体质越来越弱,骨折发病率大大增加,而骨折中的桡骨远端骨折也就是手腕处骨折很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见于老年妇女,青壮年多为暴力导致的外伤性骨折。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至3cm范围内。当前对手腕骨折的治疗方法还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传统手法复位后,予以石膏或者传统固定式夹板进行固定。
通过传统石膏固定后,持续一段时间肢体肿胀消退后石膏会产生松动,而更换石膏则易导致骨折处发生再移位造成二次伤害,且石膏材料的密闭性将引起患处瘙痒。使用传统固定式夹板,例如医用小夹板固定可以克服上述石膏固定的缺点。但是石膏固定和医用小夹板固定同样还存在由于长期固定缺乏锻炼使得部分肌肉可能发生萎缩的问题,不利于手腕功能恢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手腕骨折的新康复装置,能够克服传统固定式夹板由于手腕长期固定而影响手腕功能恢复的缺点,利于手腕功能恢复的锻炼活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手腕骨折的康复装置,其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的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佩戴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佩戴部上的第一夹板、与所述的第一夹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二组件包括第二佩戴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佩戴部上的第二夹板、与所述的第二夹板相滑动连接的滑板、与所述的滑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夹板和所述的滑板上的弹性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相转动连接。
使用者佩戴时,首先将第二佩戴部佩戴在手臂上,然后将第一佩戴部佩戴在手掌上,接着通过弹性力合适的弹性件连接第二夹板和滑板,最后通过第一夹板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滑板的连接,使弹性件处于拉升状态。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接触并抵紧,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不能相对运动,与传统夹板一样起到限制骨位的作用。由于使用弹性件连接滑板和第二夹板,当使用者手腕被外力牵伸时,第一组件向上运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分离,通过第二连接件带动滑板向上运动,通过滑板对弹性件施加拉力,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弹性件继续向上伸长,因此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牵伸活动,加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转动连接,当使用者活动手腕时,第一夹板转动带动第一连接件配合第二连接件转动,使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能够相分离且能够相对转动一定角度,因此可以进行一定幅度的锻炼活动,这些是传统夹板无法实现的。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插设在所述的凹槽内且能够在所述的凹槽内运动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和所述的凸起呈球形。可以使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转动更加灵活,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对转动范围更大。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的第二连接件通过万向轴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的第一夹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的滑板通过螺纹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康复装置在使用时,所述的弹性件处于拉升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46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