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4773.3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2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F7/02 | 分类号: | B01F7/0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李东来 |
地址: | 5102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混合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按流体方向先后安装有正转轮缘式电机和反转轮缘式电机,正转轮缘式电机的转子内壁安装有正转叶片,正转叶片与转子轴线平行;反转轮缘式电机的转子内壁安装有反转叶片,反转叶片扭向倾斜与转子轴线形成攻角;在正转轮缘式电机之前的筒体侧壁上设置有注入接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正转轮缘式电机的转子带动正转叶片围绕转子轴线做旋转,带动装置内的拟混合介质和待混合液体持续在正转叶片附近的范围内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使拟混合介质和待混合液体可充分溶解,溶解效率高;并且可调节正转轮缘式电机的转速,控制混合液的浓度,溶解效率可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体与气体或气体与液体之间相互混合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和层次也日益多元化,人们对海鲜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及活鱼运输行业发展非常迅速。然而,影响海水养殖业中单位密度产能及活鱼运输行业在运输途中鱼的存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要确保海水中的氧气浓度。
专利号为ZL201720216427.4的一种气液混合器,其结构为一个圆锥形罐体,氧气或臭氧等需要混合的气体和淡水或海水等需要提高浓度的液体一起以带气泡混合液的方式由圆锥形罐体的顶部注入圆锥形罐体,混合液在下降的过程中,由于罐体的横截面积不断加大,罐体中心区域的混合液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下冲,而罐体外围区域的混合液受挤压逆流向上,然后与罐体中心区域的混合液汇合向下,形成循环。通过这样不断循环过程中,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提高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浓度的目的。该种混合器结构过于庞大,其圆锥形罐体高度通常需大于入口管径的10倍以上,其圆锥形罐体底部直径通常需大于入口管径的5倍以上。当这种混合器安装在活鱼运输船上时,船上需为其安排很大的安装空间;由于其容积大,在相同有效容积的情况下,船舶的排水量也相应加大,从而导致运输效率降低。另外,该种方式罐体内的混合液是依靠惯性向下冲,其气体溶解效率不好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溶解效率高、且溶解效率可控的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合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按流体方向先后安装有正转轮缘式电机和反转轮缘式电机,所述正转轮缘式电机的转子内壁安装有正转叶片,正转叶片与转子轴线平行;所述反转轮缘式电机的转子内壁安装有反转叶片,反转叶片扭向倾斜与转子轴线形成攻角;在正转轮缘式电机之前的筒体侧壁上设置有注入接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合装置,在正转轮缘式电机之前的筒体侧壁设置的注入接口,可将拟混合介质在进入正转轮缘式电机前注入待混合液体中,而正转轮缘式电机的正转叶片平行于转子轴线,即旋转螺距为零,可带动筒体内的液体沿径向做圆周运动,注入的拟混合介质和待混合液体会一直持续在正转叶片附近的小范围内做圆周运动,使得拟混合介质和待混合液体可以充分融合。正转轮缘式电机的正转叶片迫使液体在原地旋转充分搅拌的同时也会阻碍入口端液体的流入,造成正转轮缘式电机管路压力损失,反转轮缘式电机的反转叶片与转子轴线形成攻角,可向筒体出口端方向产生推力,可维持筒体入口端的流量压头不变,补偿正转轮缘式电机运转所造成的管路压力损失,使筒体内的液体更加充分融合。
所述正转轮缘式电机和反转轮缘式电机均为变频电机,检测搅拌融合后的混合液浓度后,可调节正转轮缘式电机转速控制混合液的浓度,也可调节反转轮缘式电机的转速,以维持管系的流量压头不变,提高溶解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正转轮缘式电机的转子带动正转叶片围绕转子轴线做旋转,带动装置内的拟混合介质和待混合液体持续在正转叶片附近的范围内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使拟混合介质和待混合液体可充分溶解,溶解效率高;并且可调节正转轮缘式电机的转速,控制混合液的浓度,溶解效率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混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一种混合装置的入口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未经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47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鼻饲管路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全科医学用导管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