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喷淋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5644.6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9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依庆文;邢兆强;苏大鹏;韩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3/04 | 分类号: | F28D3/04;F28F9/26;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海洋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海水 淡化 装置 喷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了一种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喷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换热管束模块及多个喷淋管束模块,所述换热管束模块外壁上设有挂耳及滑槽,所述多个换热管束模块之间依靠相互配合的挂耳及滑槽实现上下连接;所述换热管束模块前端设有前端壁,后端设有后端壁,所述多个换热管束模块之间依靠相互配合的前端壁及后端壁实现前后连接,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操作简单、省工省力,可以单独进行拆卸检修,维修方便,缩短了检修工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海水淡化的换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喷淋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是目前商业化案例较多的热法海水淡化工艺,其特征是将一系列含有喷淋管束的蒸发器(简称效)串联起来,用一定量的蒸汽输入换热管内部,管上部喷淋一定量的经预处理的海水,海水加换热后成为二次蒸汽进入下一效,管内的蒸汽经海水换热冷凝后收集,经过在装置内多次蒸发和冷凝,从而获得多倍于蒸汽量的淡化水的过程。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换热管通常采用铜合金、铝合金及钛管,布置于效体内部。效体上部为经预处理、脱气、预热、加药及经初步预热的原料海水,经上部喷淋装置布液于换热管上部。原海水自上而下流动,在换热管表面形成液膜进行换热,形成降膜蒸发过程。
由于系统长时间运行,换热管表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积盐、结垢及腐蚀,影响装置的换热、出水水质和安全稳定运行,严重时可造成换热管大面积腐蚀穿孔以及结垢堵塞管间隙,需要进行停机维护。由于海水淡化装置内部空间狭小,因此无法通过人员进入效体内部进行大量换热管的维护和更换,通常的做法是将效体拆除后进行处理,消耗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影响装置的可靠性和正常备用周期。
现有技术具体表现为以下缺点:
(1)现有技术涉及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由于内部整体结构复杂,因此通常各效体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对于大型海水淡化装置,则由于效数较多,如针对某一效进行效体内换热管检查及维护难度较大,通常是将其单独拆除处理。
(2)现有技术涉及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由于装置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部分换热管的腐蚀,由于无法单独拆除,通常情况下检查困难,无法更换,采用人工堵管的方式进行,影响系统正常换热。
(3)现有技术涉及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效体由于长期运行,造成换热管外壁存在结垢和积盐情况,由于管道之间间隙狭小,正常情况无法冲洗或经化学清洗彻底清除。
(4)现有技术涉及由于在装置运行过程中,换热管内存在一定量的蒸汽冷凝水,在管道底部沉积,影响蒸汽在管内的流动,增加气阻且影响蒸汽与管道外部的海水进行换热。
(5)现有技术涉及的海水淡化装置喷淋换热管由于管道数量多,整体重量大,对支撑件提出较严格的要求,如局部强度低,则极易造成管道倾角变化、移位变形,影响正常制水,严重时则易造成海淡装置故障。
(6)现有技术涉及的海水淡化装置,常规效体维护周期长、工作强度大,装置长期脱离备用,影响其可靠性。
(7)现在技术涉及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如为考虑后续不拆解效体而进行换热管的维护需要,则通常会预留效体内部的足够的抽管空间,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了系统的体积。
(8)现在技术在装置安装初期及后期维护过程中,由于采用人工操作穿管,易造成管道在维护过程中变形,并在操作过程中对管外壁及氧化层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喷淋换热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5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式装夹可视化数码产品支架及其安装杆
- 下一篇:垃圾自动分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