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饵丸抛投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7496.1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3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窦作强;黄海森;胡德伟;蒋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市远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7/02 | 分类号: | A01K97/02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饵丸抛投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饵丸抛投器,包括手柄和本体,所述本体为薄壁空心状结构,本体具有直管段和弯管段,直管段与手柄连接,弯管段的弯曲端形成饵丸出口,所述抛投器设有饵丸填装口,饵丸填装口可直接利用饵丸出口,也可以在手柄或本体靠近手柄处设置独立的饵丸填装口,使抛投者不需要变换抛投姿态就能轻松连续的对比调整抛投力度和角度,达到理想的饵丸落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饵丸抛投器。
背景技术
钓鱼是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并在1983年被列为中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钓鱼也是大多数人喜欢的休闲项目之一,传统垂钓在实际垂钓前及过程中,为了增加渔获,需要投喂饵料以吸引鱼和集中鱼群,相对于将传统方式将饵料做成小颗粒状散落式的投喂打窝引鱼聚鱼,丸状饵料的使用则大大减少了饵料的投入量,增加了饵料作用的持久性,相对于小颗粒状散落式打窝更具有经济性,也更利于减少因饵料利用不充分而导致的水体污染。但是由于缺乏专有工具,徒手抛投饵丸抛投费力且抛投距离近,方向可控性差,难以达到理想的饵丸落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利用饵丸惯性加速方式专门用于抛投丸状饵料的抛投器,该饵丸抛投器使用方便、省力,可有效提高饵丸抛投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饵丸抛投器,包括手柄和本体,所述本体为薄壁空心状结构,本体具有直管段和弯管段,直管段与手柄连接,弯管段的弯曲端形成饵丸出口,所述抛投器设有饵丸填装口。
所述弯管段的末端斜切形成饵丸出口,饵丸出口上端管壁长,下端管壁短。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饵丸出口即为饵丸填装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在直管段靠近手柄处设置有饵丸填装口。更优地,饵丸填装口处直管段外壁外侧形成集料斗,集料斗方便饵丸轻松、准确投入饵丸填装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手柄为中空结构,在手柄末端设有塞堵,所述饵丸填装口设置在塞堵上。更优地,所述塞堵为弹性塞堵,弹性塞堵上设有十字开口,十字开口成为饵丸填装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饵丸放入抛投器中空本体中,抓持手柄挥动抛投器,利用惯性加速原理抛投丸状饵料可将饵料抛投的更远、位置更为准确;此外,将饵丸填装口设置在靠近抛投器握持部位或手柄塞堵底部,能够在使用者保持抛投姿态的同时快速装填饵丸,而抛投者不需要变换抛投姿态就能轻松连续的对比调整抛投力度和角度,达到理想的饵丸落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饵丸抛投器结构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饵丸抛投器结构图。
图4为图3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饵丸抛投器结构图。
图6为图5局部放大图。
图7为饵丸填装口的一种优选结构。
图中,1本体,2手柄,3直管段,4弯管段,5饵丸出口,6饵丸填装口,7塞堵,8十字开口,9饵丸,10集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饵丸抛投器,包括手柄2和本体1,所述本体1为薄壁空心状结构,本体1具有直管段3和弯管段4,直管段3与手柄2连接,弯管段4的弯曲端形成饵丸出口5,所述抛投器设有饵丸填装口6。弯管段4的末端斜切如此形成的饵丸出口5其上端管壁长,下端管壁短,这样饵丸9抛出时方向受上端管壁约束管控而不会向上而是向前呈抛物线抛出,更准确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市远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市远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7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