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成型翘片式多匝螺旋状绕组的定转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8302.X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0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御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6/02 | 分类号: | H02K16/02;H02K1/27;H02K3/24;H02K3/28;H02K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成型 翘片式多匝 螺旋状 绕组 转子 装置 | ||
一种电机技术领域的带有成型翘片式多匝螺旋状绕组的定转子装置,包括外转子、内转子、定子;外转子由外转子铁芯、外转子磁钢组成;内转子由内转子铁芯、内转子磁钢组成;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绕组支撑板、绕组隔板、压接端子组成;定子绕组为成型翘片式多匝螺旋状结构,绕线为扁线,整个定子绕组的纵剖面和横剖面整体上均为上长下短的梯形状;绕组支撑板为鱼刺状,布置在两个定子绕组之间;绕组隔板分别布置在绕组的前后端,深度与定子绕组相同。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绕组采用成型翘片式多匝螺旋绕组,每匝之间绕组支撑板定位,匝与匝之间形成直接冷却油道,由冷却介质直接冷却构成直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散热瓶颈致使功率密度无法做大、电机成本过高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机技术领域的定转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定子采用直接油冷却的带有成型翘片式多匝螺旋状绕组的定转子装置。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主要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轮毂电机等;其中,直流和交流电机又可进一步划分。目前行业对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及开关磁阻电机关注度较高。轴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显著优势,如高转矩密度、极短的轴向长度、高效率,但其机械结构设计和制造依然是很大的难点。因为传统电机绕组热量通过每根导线的外部局部小范围接触导热所以热阻大,为了热平衡散热温度梯必须度大。又因为传统冷却水套是需要接触定子铁芯通过铁芯再导热给绕组,所以由于定子热阻又进一步加大了温度梯度这也是散热难题与瓶颈。
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较好的技术可以解决轴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带有成型翘片式多匝螺旋状绕组的定转子装置,可以有效解电机的散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外转子、内转子、定子;外转子由外转子铁芯、外转子磁钢组成;内转子由内转子铁芯、内转子磁钢组成;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绕组支撑板、绕组隔板、压接端子组成;定子绕组为成型翘片式多匝螺旋状结构,绕线为扁线,整个定子绕组的纵剖面和横剖面整体上均为上长下短的梯形状;绕组支撑板为鱼刺状,布置在两个定子绕组之间,用于支撑定子绕组并组成冷却通道;绕组隔板分别布置在定子绕组的前后端,深度与定子绕组相同,用于构成定子绕组两侧冷却介质进出通道;压接端子分别布置在定子绕组的首尾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绕组的各匝绕线之间的空间作为冷却介质流通通道。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绕组的各匝绕线之间的螺距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绕组的各匝绕线的横剖面面积相等。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绕组为模具成型件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外转子通过外转子支架轴向周向定位于中间轴上,内转子通过键及端部锁紧螺钉集成于中间轴上,定子通过定子支架固定于电机壳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第一,相同功率,体积更小,用材更低,成本更低;第二,温度性能较好;第三,电磁噪音更低;第四,端部短,节省铜材,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定子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左侧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右侧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侧视图;
图8为图7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御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御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83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