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防回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74183.9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9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金敏;杨毅;陈杰;李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梓铭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芯片 回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防回流结构,包括芯片本体,该芯片本体上设有流道和储液槽,所述流道位于所述芯片本体内,所述储液槽的进液口开口于所述芯片本体表面,所述储液槽的出液口正对所述流道并与其连通,所述储液槽的出液口正对的所述流道内立设有防回流挡板,该防回流挡板位于所述出液口靠近所述流道上游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防回流挡板能尽可能减少从储液槽内流出的试剂向流道上游流动,降低试剂损耗,节约试剂用量,对于价格高昂的试剂,该结构能够显著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防回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疾病的检测诊断过程中,取离体样本进行体外检测,根据生化特征指标和标志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来判断机体状态,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一般称为体外诊断。一些经典的体外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临床检查的常规项目,如血常规分析、血脂分析、肝功能检测等,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新的疾病标志物和检测手段不断涌现,体外诊断技术飞速发展,如以核酸为标志物结合PCR技术是微生物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的鉴别领域最可靠的手段。PCR技术虽然已有一定的历史,但使用离体样本时,需要多个阶段的处理,包括预处理、扩增分化等,每个阶段还包括多个操作步骤。部分或全部步骤都在体外进行时,操作效率低。专利文献CN107541452A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及芯片组件,较传统检测设备,该芯片及芯片组件能够实现核酸检测中样本预处理和扩增分离的一体化、全集成操作,提升了检测效率。然而,该芯片还待改进,以进一步降低反应试剂用量、提升灵敏性、提高可靠性,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性和综合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节省反应试剂用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微型控件的微流控芯片防回流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流控芯片防回流结构,包括芯片本体,该芯片本体上设有流道和储液槽,所述流道位于所述芯片本体内,所述储液槽的进液口开口于所述芯片本体表面,所述储液槽的出液口正对所述流道并与其连通,其关键在于:
所述储液槽的出液口正对的所述流道内立设有防回流挡板,该防回流挡板位于所述出液口的上游。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防回流挡板能尽可能减少从储液槽内流出的试剂向流道上游流动,降低试剂损耗,节约试剂用量,对于价格高昂的试剂,该结构能够显著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液槽的出液口正对的所述流道上设有进液缓冲池,该进液缓冲池由所述流道的两侧内壁分别外扩形成,所述储液槽的出液口与所述进液缓冲池连通,所述进液缓冲池内立设有所述防回流挡板,该防回流挡板与所述进液缓冲池的内壁连接,该防回流挡板靠近所述进液缓冲池的上游。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进液缓冲池容积较大,液体被缓冲后再从流道向下游流动,防止进液时液体来不及流动而造成逆流或飞溅,减小流动阻力,使得液流平稳。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防回流挡板包括弧形板,该弧形板的凹面朝向所述进液缓冲池的中心,该弧形板的边缘与所述进液缓冲池的侧壁和底壁连接。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设置弧形板能够尽量减少防回流挡板占用进液缓冲池的容积。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液槽的出液口与所述进液缓冲池之间连接有进液单向阀。
采用以上设计,防止液体倒流。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芯片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储液槽,所有所述储液槽沿着所述流道的上游到下游方向排布,对应每个所述储液槽分别设有所述进液缓冲池,在最后一个所述储液槽的下游的所述流道上还设有检测池,最靠近该检测池的所述进液缓冲池内设置有所述防回流挡板。
采用以上设计,每个储液槽存储一种液体,多个储液槽分别存储一种液体,便于分别添加样品或试剂,其中最靠近检测池的进液缓冲池内存储价格最高的试剂,这样这种试剂流向检测池过程中损耗少,设置防回流挡板进一步降低了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梓铭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梓铭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4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