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淤泥固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74748.3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6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强强;郭玉;张领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3/11 | 分类号: | E02D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固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淤泥固化装置,包括网板、电加热丝、锚杆和延伸板,所述网板中间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桩,且固定桩的内部开设有内槽,并且固定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柱,所述内槽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搭接头,且搭接头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柱,所述加热柱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网板的表面开设有横槽,且网板的四周开设有通孔,并且网板的中间开设有开口,所述网板与相邻网板之间搭接设置有固定块。该用于高层地基挖掘的软土加固装置可以在加固的同时对深处土壤进行烘干,还可以通过固定杆和锚杆来对相邻两处网板进行搭接,在加固土壤时还可以防止土壤向周围挤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挖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淤泥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时需要进行桩基施工和对桩位进行搭接,为了达到防沉降效果,通常需要对软土进行加固,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现有的一些软土加固装置:
(1)通常是直接通过加固桩插进土内,完成加固工作,由于软土通常含水较多,现有的加固装置不便于对软土进行干燥,而且不便于对深度较深的土壤进行干燥工作;
(2)在对软土进行加固的过程中,由于软土会受到挤压,因此会有部分软土挤压到外侧,现有的软土加固装置不便于对周围的软土进行阻挡,影响加固效果。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淤泥固化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固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软土加固装置且不便于对深度较深的土壤进行干燥工作,而且现有的软土加固装置不便于对周围的软土进行阻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淤泥固化装置,包括网板、电加热丝、锚杆和延伸板,所述网板中间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桩,且固定桩的内部开设有内槽,并且固定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柱,所述内槽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搭接头,且搭接头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柱,所述加热柱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网板的表面开设有横槽,且网板的四周开设有通孔,并且网板的中间开设有开口,所述网板与相邻网板之间搭接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锚杆,并且固定块边缘处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的末端焊接连接有延伸板。
优选的,所述网板的中轴线和固定桩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网板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并且网板通过固定块与相邻网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槽上半部分的形状为圆柱体,且内槽下半部分的形状为圆锥体,并且内槽下半部分的内壁与搭接头的外壁互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导热柱在固定桩的内部等间距分布,且导热柱与加热柱之间一一对应,并且加热柱的前端与导热柱的末端互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横槽和通孔之间互相连通,且横槽和通孔的整体外型呈“L”型,并且横槽和通孔在网板的外侧均呈中心对称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锚杆对称分布在固定块的左右两侧,且锚杆和固定块的整体外型呈倒“U”型,并且锚杆的前端呈锥状,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与网板的上表面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高层地基挖掘的软土加固装置:
(1)该装置整体由网板、固定桩以及搭接板组成,通过固定桩来对泥土进行挤压,使得土壤得以加固,可以通过先将网板绕成框状,来对指定区域内的土面进行位置的固定,然后在对中间的土壤进行网板以及固定桩的安装,此时可以通过搭接板和延伸板保证土壤不会被挤压到外侧,保证了土壤的加固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47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轮毂浇铸过滤网自动放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现场高空扬尘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