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拉伸钢筋端头锚固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79080.1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8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科结构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E04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 拉伸 钢筋 端头 锚固 |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拉伸钢筋端头锚固件,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容易焊接固定,且固定效果较好,包括钢筋条一,钢筋条二,钢筋条一的中部位置经过折弯处理形成半圆形的弧形凸起,钢筋条二的中部位置也经过折弯处理,形成U形状结构,其折弯后由弧形弯部与两道固定条组成,两道固定条保持平行关系,弧形弯部所处部位再次经过向上弯折处理,弧形弯部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到钢筋条一上的弧形凸起上,使得钢筋条一与钢筋条二之间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用于焊接到钢筋端头位置,可以获得很大的焊接固定面,使得本实用新型被牢牢固定在钢筋端头部位且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拉伸钢筋端头锚固件。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是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
但是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加工时,其内部受拉伸的钢筋一般锚固在两侧的模板上,一般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到模板或者其他金属结构件上,这样在结构体预制完成拆除时必然会对模板造成一定破坏,影响再次使用,有必要设计用于方便固定钢筋端头的锚固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拉伸钢筋端头锚固件,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容易焊接固定,且固定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具体包括钢筋条一,钢筋条二,所述钢筋条一的中部位置经过折弯处理形成半圆形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内侧面轮廓为半圆形的弧形状,而钢筋条一的两侧部位依然保持共线状态,即除了弧形凸起部位,钢筋条一上的其他部位依然保持处在同一直线。
所述钢筋条二的中部位置也经过折弯处理,使得钢筋条二被折弯形成U形状结构,即其中部位置经过180°折弯处理,钢筋条二被折弯后由弧形弯部与两道固定条组成,两道所述固定条保持平行关系,所述弧形弯部所处部位再次经过向上弯折处理,使得弧形弯部所处部位相对处在固定条的上方,且弧形弯部所处平面与固定条保持垂直关系,所述弧形弯部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到钢筋条一上的弧形凸起上,使得钢筋条一与钢筋条二之间连接固定,且钢筋条二上的固定条与钢筋条一的两侧部位保持垂直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方便焊接固定在需要锚固的钢筋端头位置,如预应力结构加工中,对结构内部钢筋拉伸后需要在钢筋端头位置设置锚固,如果直接焊接固定在两侧模板或者其他金属构件上,容易在拆除时对模板造成破坏,通过本实用新型则可以将需要锚固的钢筋端头位置穿过类似洞口的部位,并将本实用新型焊接到钢筋端头位置,使得钢筋端头位置的宽度增加,而无法再穿过洞口部位,则使得钢筋端头位置获得固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焊接固定到钢筋端头上时,弧形凸起部位与弧形弯部部位正好会套在钢筋上,且固定条部位与钢筋接触,则弧形凸起部位,弧形弯部部位以及固定条部位均可以与钢筋之间进行焊接固定,获得很大的焊接固定面,使得本实用新型被牢牢固定在钢筋端头部位,而钢筋条一的两侧部位则很大程度的扩大钢筋端头位置的宽度,从而使得钢筋端头部位被限制。
另外,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廉,所使用的基本是一般的钢筋条,加工步骤也只需要弯折与焊接固定,操作简单。
具体的,所述钢筋条二上的固定条之间的间距等于钢筋条一上的弧形凸起部位形成的半圆形状的直径,这样弧形凸起下侧部位的间距与固定条之间的间距是统一的,该间距略微大于需要焊接固定到的钢筋端头部位的外径即可。
具体的,所述钢筋条二上的固定条的中心轴线与钢筋条一的两侧部位的中心轴线处于共面状态,更有利钢筋条一的两侧部位的受力传递至固定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科结构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科结构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90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乡生活废水重金属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绕线机绕线机构连接固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