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赶式逮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82350.4 | 申请日: | 202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3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郭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道磊 |
主分类号: | A01K1/02 | 分类号: | A01K1/02;A01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5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赶 式逮猪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猪类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驱赶式逮猪装置,包括猪圈,所述猪圈的形状呈方形,所述猪圈的一侧开设有出圈口,所述猪圈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通过转轴与所述猪圈转动连接连接,所述调节杆设置在与所述出圈口上下的两侧,所述猪圈相对所述出圈口的一端设置有配合筒,所述配合筒固接在所述猪圈顶部的一侧,所述配合筒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滑块靠近的一端之间分别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分别与所述滑块的表面、所述调节杆的表面铰接,所述猪圈的上表面靠近所述配合筒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滑块配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杆的作用下,通过推动板推动猪赶出,方便进行逮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猪类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赶式逮猪装置。
背景技术
猪是一种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也是古杂食类哺乳动物,主要分为家猪和野猪。当前人们认为猪是猪科动物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头长,四肢短小,鼻直,身体肥壮,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毛皮颜色通常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养殖场中的猪一般养殖在笼子里,在养殖场中,一般设置有两排笼子中间过道的形式进行养猪,在猪长大后需要对猪进行宰割买卖,首先需要将猪从笼子里逮走。
现有技术中,猪笼面向过道处设置有出口,在逮猪时主要是将猪从猪笼出口处赶出来,但在实际的赶猪过程中,由于人一直站在出口处,猪对人有畏惧感,猪很难向出口处聚集,实际逮猪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驱赶式逮猪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一种驱赶式逮猪装置,包括猪圈,所述猪圈的形状呈方形,所述猪圈的一侧开设有出圈口,所述猪圈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通过转轴与所述猪圈转动连接连接,所述调节杆设置在与所述出圈口上下的两侧,所述猪圈相对所述出圈口的一端设置有配合筒,所述配合筒固接在所述猪圈顶部的一侧,所述配合筒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滑块靠近的一端之间分别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分别与所述滑块的表面、所述调节杆的表面铰接,所述猪圈的上表面靠近所述配合筒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滑块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与所述配合筒相匹配,两个所述调节杆相对的一侧均固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联动杆的上方,所述猪圈内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凸块相配合的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与所述猪圈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板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猪圈远离所述出圈口的一侧,所述推动板的两端与同一侧所述凸块相接触,其中一个所述推动板的一侧设置有呈倾斜状态的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猪圈的两侧开设有两个呈平行分布的限位槽,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猪圈位于所述把手位置处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大小与一般人的平均身高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在所述配合筒、所述凹槽内滑动时,所述凸块与所述推动板一直保持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设置在靠近所述出圈口位置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赶式逮猪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把手带动调节杆的转动,再通过滑块及联动板的共同作用下,带动推动板向前推,由此实现赶猪效果,将猪肝到出圈口,方便后期进行捕捉,整体上操作方便,方便使用。
2,本实用新型,在出圈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遮挡板,把手位于遮挡板的一侧,在进行赶猪动作时,人站在遮挡板的后方,猪的视线观察不到人,减少了猪对人的恐惧,方便出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道磊,未经郭道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82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托盘车的固定防滑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血液成分采集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