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原材料加工转盘设备用观察镜清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86243.9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9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从树;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醴陵市湘强陶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0 | 分类号: | B08B1/00;B08B13/00;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黄良宝 |
地址: | 4122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原材料 加工 转盘 备用 观察 清洗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原材料加工转盘设备用观察镜清洗结构,包括加工转盘、支撑工作台和观察镜,所述观察镜设置在加工转盘的后侧,且加工转盘与支撑工作台相对转动设置,所述观察镜固定设置在支撑工作台的边缘,所述支撑工作台和观察镜上设置有同一清洗机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观察镜的前端增设了清洗机构,清洗机构的设置,在对观察镜上污物进行清洁时,既可以避免关闭设备,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又可以在清洁时,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具体地,在对观察镜进行清洁时,一手用于陶瓷器的成型。另一手向下按动按压盘,通过移动支撑杆的向下运动带着清洗刮板运动,从而完成对观察镜的清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原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原材料加工转盘设备用观察镜清洗结构。
背景技术
陶瓷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陶瓷器转盘,是制陶中常用工具,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泥条塑型慢轮整型的制陶方法,到中后期出现了快轮成型法。所以说最早开始使用转盘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和大溪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年左右,工具的出现时陶器制作的更加便捷,制作的陶器更加的精致快速。公开号为CN110394879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陶瓷原材料加工的转盘装置的专利申请,该专利中,包含观察镜和加工转盘。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加工转盘的转动会使得浆水撒涂到观察镜上,从而导致观察镜被污物覆盖,进而无法进行准确观察,为了确保观察镜的洁净,现在的技术中,是在停止设备以后,手动拿取清洗布进行清洗,这样既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时,在清洗时,又存在耗时耗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陶瓷原材料加工转盘设备用观察镜清洗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陶瓷原材料加工转盘设备用观察镜清洗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陶瓷原材料加工转盘设备用观察镜清洗结构,包括加工转盘、支撑工作台和观察镜,所述观察镜设置在加工转盘的后侧,且加工转盘与支撑工作台相对转动设置,所述观察镜固定设置在支撑工作台的边缘,所述支撑工作台和观察镜上设置有同一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
清洗刮板,设置于所述观察镜的前端,所述清洗刮板贴附设置在所述观察镜的表面;
承托垫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工作台的侧壁上,所述承托垫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移动孔洞;
移动支撑杆,活动设置于所述移动孔洞内;
支撑弹簧,缠绕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移动支撑杆的侧壁上和承托垫板的上端面上;
按压盘,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撑杆的上端;
一号竖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清洗刮板的上端,所述一号竖向连接杆的上端与一号横向连接杆的一端进行连接,且一号横向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二号竖向连接杆的上端面上,所述二号竖向连接杆的下端连接在移动支撑杆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刮板呈圆形设置,且清洗刮板的弧度与观察镜的弧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刮板的材质采用硅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竖向连接杆的长度大于观察镜的长度,所述按压盘到承托垫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观察镜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醴陵市湘强陶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醴陵市湘强陶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86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