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烟道积灰清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87032.7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1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平;陈广伟;胡志勇;亓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2 | 分类号: | F23J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烟道 清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平烟道积灰清理系统,属于烟道积灰治理领域,包括吸灰器、布袋除尘器和吸风机;吸灰器包括压缩空气输送管、负压吸灰管、喷嘴、堵板和支撑件,压缩空气输送管套装在负压吸灰管的外部,且在压缩空气输送管与负压吸灰管之间形成通道,支撑件固定在通道内,堵板封堵在压缩空气输送管和负压吸灰管的端部,压缩空气气源接口设置在压缩空气输送管的进口,喷嘴设置在压缩空气输送管的出口,且喷嘴与负压吸灰管的进口相向布置;布袋除尘器设置有除尘器入口、除尘器出口和给料阀,负压吸灰管的出口与除尘器入口连接,除尘器出口与吸风机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彻底解决目前现有清灰装置无法彻底清除水平烟、风道飞灰沉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烟道积灰清理系统,属于烟道积灰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因入炉煤质含有灰分,煤质燃烧后产生大量灰分由烟气携带(飞灰),另外,锅炉烟气经过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传热后,部分飞灰进入锅炉一次风和二次风系统。烟气或热风中的灰分在行进过程中逐渐由气流中分离出来,沉积在水平烟风道部位。随灰分沉积量的增加,流通截面积发生变化,使得气流流场分布不均匀,并会增加气流流通阻力;飞灰沉积量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引起烟风道垮塌事故。
目前常见的技术是在水平烟风道下部积灰部位设置吹灰装置,目的是希望将沉积的飞灰扬起,由气流继续携带进入烟道下游,但是不利因素有:1)飞灰量增加会加剧下游设备及烟道的磨损;2)飞灰会使下游受热面积灰,增加受热面热阻影响传热;3)下游有SCR脱硝设备的,飞灰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因阻碍烟气与催化剂的接触而影响脱硝效率。另外,由于飞灰颗粒根据其特性有对应的沉降速度,沉降的原因多为气流流速小于沉降速度所致,即使被吹灰装置扰动也不易重新飞扬被主气流带走,仍会大量沉积,现有技术仍未彻底解决飞灰沉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彻底解决水平烟风道底部飞灰沉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平烟道积灰清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平烟道积灰清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吸灰器、布袋除尘器和吸风机;所述吸灰器包括压缩空气输送管、负压吸灰管、喷嘴、堵板和支撑件,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套装在负压吸灰管的外部,且在压缩空气输送管与负压吸灰管之间形成通道,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通道内,所述堵板封堵在压缩空气输送管和负压吸灰管的端部,所述压缩空气气源接口设置在压缩空气输送管的进口,所述喷嘴设置在压缩空气输送管的出口,且喷嘴与负压吸灰管的进口相向布置;所述布袋除尘器的中部设置有除尘器入口,所述布袋除尘器的顶部设置有除尘器出口,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底部设置有给料阀,所述负压吸灰管的出口与除尘器入口连接,所述除尘器出口通过管道与吸风机连接,所述管道上安装有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与负压吸灰管同轴线设置,位置相对。
作为优选,所述给料阀为星型给料阀。
作为优选,吸灰器采用套管方式设计,内部为负压吸灰管(内管),负压吸灰管与压缩空气输送管(外管)管间空隙是压缩空气通道。内管与外管间设有焊接支架(支撑件),防止两管震动碰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利用高速压缩空气形成流态化的气固两相流,由于引入了负压的作用,气固两相流在正压与负压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可靠的清理沉积区域,彻底解决烟风道积灰不能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吸灰器1、布袋除尘器2、给料阀3、吸风机4、管道5、除尘器入口6、除尘器出口7、压缩空气气源接口8、压缩空气输送管9、通道10、负压吸灰管11、喷嘴12、堵板13、支撑件14、控制阀1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87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