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网电缆探伤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87916.2 | 申请日: | 202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0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储建新;赵国爱;潘克勤;邓亮;赵燕波;朱伟刚;肖雅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南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0 | 分类号: | G01N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探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网电缆探伤仪,包括:架体;机壳;X光发生装置;夹持机构,其设置于所述X光发生装置的上部的所述架体上且对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且可相向动作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相对一侧各设置有一“V”形槽,两个所述“V”形槽的槽口相对并界定出一夹持孔,待测电缆分别穿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夹持孔后被固定于所述X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X射线的路径上;胶片固定板;控制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配置为对所述X光发生装置进行控制;及电池。该探伤仪可通过X射线成像手段对配网电缆进行检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伤设备,特别是一种配网电缆探伤仪。
背景技术
国内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地线的连接大量采用的是压接型电力金具、耐张线夹和直线接续管,它们既要承受导线、地线的全部张力,又是导电体,安装后不再拆卸。在施工过程中,导线、地线在压接管中未贯穿到位或钢芯压接不符合要求,都将为线路安全运行埋下重大隐患。在全国范围内,因耐张线夹或接续管压接质量不合格引发的断线、掉线事故发生过很多起。另外输电线路长期运行过程中,并沟线夹、耐张线夹等连接部位常因腐蚀或松动导致接触电阻过大而产生局部过热,若不及时发现,则会危及线路安全;线路故障跳闸后,绝缘子、金具等常常会遭受工频电弧灼烧,虽然一般能够重合成功,但其机械和电气性能已发生劣化,亟需及时进行更换。目前电力企业对于配网电缆的入库、出库、现场施工、故障排查等情况,采用的是表面目测、耐压实验两种检测手段,对于电缆内部的情况(如护套层、绝缘层受损、线芯断股等),没有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造成电缆投运后,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网电缆探伤仪,该探伤仪可通过X射线成像手段对配网电缆进行检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电缆探伤仪,包括:
架体;
机壳,所述机壳包覆于所述架体外侧;
X光发生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架体底部,用于发出穿过待测电缆的X射线;
夹持机构,其设置于所述X光发生装置的上部的所述架体上且对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且可相向动作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相对一侧各设置有一“V”形槽,两个所述“V”形槽的槽口相对并界定出一夹持孔,待测电缆分别穿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夹持孔后被固定于所述X光发生装置所发出的X射线的路径上;
胶片固定板,其设置于所述待测电缆上方用于固定感光胶片,所述感光胶片朝向所述X光发生装置一侧设置,且所述胶片固定板的上部设置有阻隔 X射线的铅板;
控制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并配置为对所述X光发生装置进行控制;
电池,其设置于所述架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一用于控制所述夹持机构平移的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水平向设置的丝杠以及设置在所述丝杠上的丝杠螺母,所述第一夹板或所述第二夹板之一与所述丝杠螺母连接,且在所述丝杠受驱转动时,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第一夹板或所述第二夹板相向动作以对所述夹持孔内的待测电缆进行夹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板或所述第二夹板之一通过安装座与所述丝杠螺母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一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转轮,所述转轮上设置有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转轮通过锥齿轮组与所述丝杠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架体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外侧的侧架,所述侧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发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内的所述架体上设置有隔板,所述电池与所述X光发生装置分处于所述隔板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南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海盐南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87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