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88594.3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6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唐华;王云;孙小景;程广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2 | 分类号: | F26B9/02;F26B25/12;F26B3/28;F26B21/04;F26B25/18;F26B23/10;F26B25/00;A23B7/02;A23B4/03;A23L3/3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5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烘房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装置,在隔热保温板与送风夹道之间有一层辐射反射板,分层货架位于铝板送风孔板内,铝板送风孔板的外侧分别为送风夹道和回风夹道,建筑墙体内部上端形成机组及管线安装空间,热风管道和加热器位于机组及管线安装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改进之后设置在隔热保温层外设置辐射反射铝箔板,采用垂直送风夹道和垂直回风夹道,在烘房内形成层流均匀气流,采用不同开孔率送回风铝板,带冷凝热回收处理机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有效节约烘房的能耗,有效利用烘房面积最大化货物的储存量,制造和运行成本低,货物烘烤时间短,效果好,对节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主要用于食品烘干的烘房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保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过程。食品保藏目的是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用期限,使食品能长期保存所采取的加工处理措施。通过干燥手段又是食品保藏的一种方式,食品干燥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至足以使食品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而不发生腐败变质。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果类、蔬菜类、肉类、草本五香类、茶叶类等。
食品干燥的方法有空气对流干燥、冷冻干燥、晒干及风干、滚筒干燥、真空干燥脱水等,空气对流干燥又是最常用的一种干燥方式,空气对流干燥采用加热后的空气经过需干燥的食品表面,带走食品内的水。影响干燥效果主要有干燥室内的温度梯度及湿度梯度,空气气流的流速,食品表面积大小。
空气对流干燥采用烘房的形式,传统烘房烘干食品主要通过空气循环来实现,采用空气顶送方式,被干燥的食品堆放在烘房中,这种形式的烘房往往烘房内的温湿度不均匀,被烘干的食品堆放在一起,其食品内部不宜被烘干,需不断翻动,劳动强度大、食品表面易烘焦、不安全,且耗能高、有异味,废次品多。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不大、烘干处理效果好、安装方便、易于维护的烘房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食品类货物的烘干处理;改进之后设置在隔热保温层外设置辐射反射铝箔板,采用垂直送风夹道和垂直回风夹道,在烘房内形成层流均匀气流,采用不同开孔率送回风铝板,带冷凝热回收处理机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有效节约烘房的能耗,有效利用烘房面积最大化货物的储存量,制造和运行成本低,货物烘烤时间短,效果好,对节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墙体、隔热保温板、辐射反射板、送风夹道、铝板送风孔板、分层货架、热风管道、带初湿功能的加热器、泡沫隔热保温板、回风夹道、机组及管线安装空间;在隔热保温板与送风夹道之间有一层辐射反射板,分层货架位于铝板送风孔板内,铝板送风孔板的外侧分别为送风夹道和回风夹道,建筑墙体内部上端形成机组及管线安装空间,热风管道和加热器位于机组及管线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墙体外设置厚度为50mm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隔热保温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辐射反射板为厚度0.5mm的辐射反射铝箔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铝板送风孔板为不同开孔率的2.0mm铝板送风孔板;铝板送风孔板具有15%开孔率的送风/回风孔区、25%开孔率的送风/回风孔区、35%开孔率的送风/回风孔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15%开孔率的送风/回风孔区、25%开孔率的送风/回风孔区、35%开孔率的送风/回风孔区分别占垂直高度的1/3。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品用烘房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机组采用带冷凝热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88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电缆线芯二次使用前表面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立式容积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