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下水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4634.5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1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员;叶建东;潘孝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牌厨柜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秦彦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管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下水管组件,包括第一下水器、第二下水器、第一下水器连接管、第二下水器连接管、第一四通、第二四通、防臭瓶及堵盖。本实用新型的双下水管组件,侧排水形式减少了排水高度和占用空间,且不影响排水效果;双边防臭瓶及配套堵盖设计,防止杂质残留,且易于调节两侧排水高度;装接处采用锥形垫圈配套平滑垫的结构,辅助旋紧。本实用新型的的双下水管组件节约空间,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橱柜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下水管组件。
背景技术
适用于双水槽橱柜的双下水管组件,例如CN202181585U等公开文件所示以及市面上类似产品,水槽底部的下水器在其底部与下水器连接管连通,即为下排水形式,这种结构的双下水管组件高度较高,占用空间过多,进而导致水槽柜内空间利用率低;双下水管组件中,部分部件连接处采用的锥形垫圈,在旋紧时容易出现偏差;双下水管组件仅设置单个防臭瓶,不易调节。
因此,在厨房空间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现有的双下水管组件在空间利用率及使用方便程度上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双下水管组件,侧排水形式减少了排水高度和占用空间,且不影响排水效果;双边防臭瓶及配套堵盖设计,防止杂质残留,且易于调节两侧排水高度;锥形垫圈配套平滑垫,辅助旋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下水管组件,包括:第一下水器、第二下水器、第一下水器连接管、第二下水器连接管、第一四通、第二四通、防臭瓶及堵盖;
所述第一下水器侧面设有所述第一下水器连接管,所述第一下水器内的底部与所述第一下水器连接管连接过渡处设有第一下凹排水结构;
所述第二下水器侧面设有所述第二下水器连接管,所述第二下水器内的底部与所述第二下水器连接管连接过渡处设有第二下凹排水结构;
所述第一四通的横向管之一与所述第一下水器连接管相装接;所述第二四通的横向管之一与所述第二下水器连接管相装接;所述第一四通的横向管之二与所述第二四通的横向管之二相装接;
所述防臭瓶与第一四通的底部接口、第二四通的底部接口适配装接;所述堵盖与第一四通的底部接口、第二四通的底部接口适配装接;所述第一四通的底部接口、第二四通的底部接口二者之一与所述防臭瓶相装接,另一与所述堵盖相装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水器具有弧形底面,所述第一下水器连接管与第一下水器的弧形底面相切。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水器具有弧形底面,所述第二下水器连接管与第二下水器的弧形底面相切。
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臭瓶与所述第一四通的底部接口相装接,所述堵盖与所述第二四通的底部接口相装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臭瓶与所述第二四通的底部接口相装接,所述堵盖与所述第一四通的底部接口相装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堵盖具有伸入部分,所述堵盖装接在第一四通的底部接口或第二四通的底部接口,且伸入部分高于第一四通的横向管内壁底部或第二四通的横向管内壁底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装接为螺纹连接,且设有锥形垫圈及平滑垫。
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臭瓶上设有排水管。
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为钢丝软管。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四通的顶部接口或第二四通的顶部接口与水槽的溢水口连通。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牌厨柜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牌厨柜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4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洁剂添加装置及具有该添加装置的水箱
- 下一篇:电机驱动的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