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罩耳带输送组件及焊接装置、口罩制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6290.1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8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谭治铭;梁杰;谭治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联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78 | 分类号: | B29C65/78;B29C65/80;B29C65/74;B29C65/08;D06H7/02;A41D13/11;A41H42/00;A41H43/04;B29L31/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罩 输送 组件 焊接 装置 制造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罩耳带输送组件及焊接装置、口罩制造设备,其中口罩耳带输送组件包括送料模组和送料组件,送料模组包括限位槽,限位槽具有耳带入口和耳带出口,限位槽被设置为通入气流,以能够带动耳带沿着限位槽进行输送;送料组件用于选择性锁定耳带以限制耳带输送。通过限位槽对耳带的输送进行导向,耳带从限位槽的耳带入口进入,限位槽内通入气流,耳带借助气流在限位槽内移动输送,最后从耳带出口伸出,使耳带准确地输送至预定位置,进而便于后续的口罩耳带焊接,采用气流带动耳带沿限位槽输送的方式,摒弃传统口罩机的复杂结构设计,整体结构设置简单紧凑,耳带输送效率高,此实用新型用于口罩生产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口罩耳带输送组件及焊接装置、口罩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口罩结构包括口罩本体和耳带,目前,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口罩的口罩机,通常采用“一拖二”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即口罩本体通过上游的一个口罩本体制造装置形成,然后在下游分别设置两个口罩耳带焊接装置进行口罩两侧耳带的焊接作业,该种“一拖二”口罩机结构复杂,运行故障率高,而且由于口罩耳带焊接装置的效率低下严重限制了口罩生产效率地提高。
现有技术的口罩耳带焊接装置中,口罩两侧耳带需要设置专门的耳带输送、缠绕、裁切、焊接等多个机构进行相互配合,将耳带或耳绳输送就位并将耳带或耳绳裁切成预定合适长度,进而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将耳带焊接固定在口罩本体左右两侧。其中,耳带输送过程中,需要多个夹手配合动作,设置一个夹手夹持耳带的端部,将耳带拉直,同时需要设置另外的两个夹手夹持耳带的两端,将耳带摆放在口罩本体的短边上。传统的耳带焊接装置结构复杂,且各个机构需要协同配合,进行不同工序作业以完成耳带焊接固定,设备运行故障率高,检修维护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故障率低的口罩耳带输送组件及焊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口罩制造设备,所述口罩制造设备包括上述焊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口罩耳带输送组件,包括:送料模组,所述送料模组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耳带入口和耳带出口,所述限位槽被设置为通入气流,以能够带动耳带沿着所述限位槽进行输送;以及送料组件,用于选择性锁定耳带以限制耳带输送。
上述口罩耳带输送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限位槽对耳带的输送进行导向,耳带从限位槽的耳带入口进入,限位槽内通入气流,耳带借助气流在限位槽内移动输送,最后从耳带出口伸出,使耳带准确地输送至预定位置,进而便于后续的口罩耳带焊接,采用气流带动耳带沿限位槽输送的方式,摒弃传统口罩机的复杂结构设计,整体结构设置简单紧凑,耳带输送效率高,并且故障率低。送料组件用于控制耳带,限制耳带在限位槽自由移动,输送一定长度的耳带后,锁定耳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口罩耳带输送组件,所述限位槽的路径呈半环形,能够使限位槽从耳带入口圆滑过渡到耳带出口,便于耳带的输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口罩耳带输送组件,所述限位槽为底面敞口的凹槽结构。限位槽的底面敞口,便于耳带焊接后耳带脱离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口罩耳带输送组件,所述送料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送料模块和辅助送料模块,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送料模块,所述辅助送料模块设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通道与所述限位槽的耳带入口相对。耳带进入限位槽前,沿辅助送料模块的入料通道输送,以使耳带准确输送至耳带入口以进入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口罩耳带输送组件,在所述送料模块与所述辅助送料模块之间的间隙设有剪线机构。剪线机构设于送料模块与辅助送料模块之间的间隙,以使每一次剪线后仍有部分耳带料预留在辅助送料模块的入料通道中,从而保证每一次耳带输送均能够准确地从耳带入口进入限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联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联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6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开合的汽车内门把手
- 下一篇:一种胶体磨的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