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屏下指纹装置及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6785.4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7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鹏;王海生;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何少岩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装置 显示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装置及显示模组。该屏下指纹装置包括衬底和设置在衬底上的光敏传感阵列,所述光敏传感阵列包括多个感光像素;在所述光敏传感阵列上方设置有通孔结构和彩膜层;所述通孔结构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彩膜层包括多种滤光膜,每种滤光膜允许一个设定的波段的光透过;所述通孔结构上与光敏传感器阵列的至少部分感光像素对应的区域为第一通孔,彩膜层上与所述至少部分感光像素对应的区域为滤光膜;且所述至少部分感光像素用于接收自显示屏方向射向下方,穿过对应的滤光膜和第一通孔的光谱信息。上述屏下指纹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活体指纹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及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屏下指纹装置,以及包括该屏下指纹装置的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基于对全面屏的追求,屏下指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等终端电子设备中,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的精度越来越高。
但在现有技术中,手机等终端电子设备所采用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并不能很好地检测置于屏幕上所要识别的指纹是来自于真人的手指,或者是来自于“指纹膜”等携带有指纹纹理信息的载体。这样就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即,可以获取某个人的指纹纹理信息,将其成形到“指纹膜”等载体上,即可破解该个人的手机等终端电子设备的指纹密码锁。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具有活体指纹识别功能的屏下指纹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装置,其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确定进行指纹识别的是真实手指,还是“指纹膜”等假的指纹纹理信息载体导致的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下指纹装置,其包括衬底和设置在衬底上的光敏传感阵列,所述光敏传感阵列包括多个感光像素;在所述光敏传感阵列上方设置有通孔结构和彩膜层;所述通孔结构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彩膜层包括多种滤光膜,每种滤光膜允许一个设定的波段的光透过;所述通孔结构上与光敏传感器阵列的至少部分感光像素对应的区域为第一通孔,彩膜层上与所述至少部分感光像素对应的区域为滤光膜;且所述至少部分感光像素用于接收自显示屏方向射向下方,穿过对应的滤光膜和第一通孔的光谱信息。
可选的,所述多种滤光膜包括可见光滤光膜和/或红外滤光膜。
可选的,所述多种滤光膜包括红色可见光滤光膜、绿色可见光滤光膜和蓝色可见光滤光膜。
可选的,所述屏下指纹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补光单元,所述补光单元设置在所述衬底的边缘区域,用于向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发射光线,每个补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能透过至少一种所述滤光膜。
可选的,所述屏下指纹装置还包括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设置在所述通孔结构的上方,且所述彩膜层设置在微透镜层和通孔结构之间。
可选的,所述通孔结构包括透明绝缘层和阻光层,所述阻光层上与感光像素和滤光膜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可选的,所述透明绝缘层和阻光层的数量为至少两层,且依次间隔设置。
可选的,沿趋近所述光敏传感阵列方向,多个阻光层上与同一感光像素对应的第一通孔的孔径递减。
可选的,所述彩膜层设置在所述通孔结构的上方;或者,所述彩膜层设置在阻光层与光敏传感阵列之间;或者,在所述阻光层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述彩膜层设置在任意两相邻阻光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通孔结构包括红外滤光层;在所述彩膜层包括红外光滤光膜时,所述红外滤光层上与所述红外光滤光膜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孔。
可选的,所述阻光层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且设置有第二通孔的所述阻光层上方还具有至少一层阻光层,位于上方的所述阻光层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不透光。
可选的,最临近所述光敏传感阵列的阻光层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6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