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眩目氙气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8283.5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7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郭丽丽;岳静;周聪;朱琴;徐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泰诚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5/16 | 分类号: | H01J5/16;H01J61/38;H01J61/02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眩目 氙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目氙气灯,包括灯本体、底座、透镜、顶盖一和顶盖二,所述灯本体安装在底座内;所述的防眩目氙气灯还包括防眩光罩和防眩光圈,所述的透镜与顶盖一连接固定,所述的底座与顶盖一的内侧连接固定,所述的防眩光罩与顶盖一外侧连接固定,所述的防眩光圈与所述的顶盖二连接固定,所述的顶盖二与防眩光罩外端连接固定。该氙气灯设有双重防眩光,使眩光大大降低,从而具有良好防眩目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氙气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眩目氙气灯。
背景技术
氙气灯,在汽车灯领域也叫HID气体放电式头灯。是用包裹在石英管内的高压氙气替代传统的钨丝,提供更高色温、更聚集的照明。由于氙灯是采用高压电流激活氙气而形成的一束电弧光,可在两电极之间持续放电发光。普通汽车钨丝灯泡的功率达到55瓦,而氙灯仅需35瓦,降低近1半。现有技术中的氙气灯所发射的光不能被很好地约束控制,浪费能量;另外,防眩光的装置一般都是置于灯体外的金属反光罩中,所以体积相对很大,光的损失也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眩目氙气灯,该氙气灯设有双重防眩光,使眩光大大降低,从而具有良好防眩目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眩目氙气灯,包括灯本体、底座、透镜、顶盖一和顶盖二,所述灯本体安装在底座内;所述的防眩目氙气灯还包括防眩光罩和防眩光圈,所述的透镜与顶盖一连接固定,所述的底座与顶盖一的内侧连接固定,所述的防眩光罩与顶盖一外侧连接固定,所述的防眩光圈与所述的顶盖二连接固定,所述的顶盖二与防眩光罩外端连接固定。
首先,灯本体射出的光线穿过透镜,穿过顶盖一经过防眩光罩吸收掉较为分散的杂散光,在穿过防眩光圈再次吸收杂散光,经过上述两重过滤后,射出顶盖二的光线基本无杂散光,该种氙气灯防眩目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镜为防眩型透镜,所述防眩光罩的侧壁呈台阶状设置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眩光罩内部为呈圆台状的通孔,且通孔内侧直径小于外侧直径。该种设置的防眩光罩可以更好更多的吸收杂散光。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眩光罩内壁和防眩光圈内壁皆具有纳米吸光涂层。纳米吸光涂层吸收多余的杂散光,使该氙气灯具有三重防炫光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眩光圈外端呈台阶状抵靠在顶盖而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眩目罩外表面具有弯折部,顶盖二外表面具有与弯折部连接的钩部。连接方式简便,方便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防眩目氙气灯的优点有:
1.该氙气灯设有双重防眩光,使眩光大大降低,从而具有良好防眩目性能,配合纳米吸光涂层吸收多余的杂散光,使该氙气灯具有三重防炫光步骤。
2.该种设置的防眩光罩可以更好更多的吸收杂散光。
3.该氙气灯连接方式简便,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防眩目氙气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透镜;3、灯本体;4、顶盖一;5、通孔; 6、钩部;7、防眩光圈;8、顶盖二;9、弯折部;10、防眩光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泰诚照明有限公司,未经海宁泰诚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82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索锚具夹片加工用夹具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LED亮化工程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