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夜间自发光结构的隧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8870.4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4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杜帆;张安冬;杨晓;张丽;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鑫环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01F15/14;F21S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苏亚超 |
地址: | 62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夜间 发光 结构 隧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夜间自发光结构的隧道,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内部开设有弧形通槽,且弧形通槽的内壁通过水泥浇注形成有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的内壁均匀涂覆有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所述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的厚度为五毫米,所述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由树脂、溶剂、填料、颜料、助剂构成,所述隧道主体的底部内侧对称垒砌有侧行人底座,所述侧行人底座的高度为二十厘米;通过设计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可以在白天吸收太阳光能量储能,晚上进行自发光,应用于隧道内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车辆在隧道中行驶的安全性,减少隧道内的交通事故,代替以往用于隧道内的反光膜,能够快速固化、夜间自发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夜间自发光结构的隧道。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现有的隧道在使用时,一般会安装反光膜等结构来对过往车俩进行位置上的提醒,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或者通过光源进行提示,但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如,反光膜在安装中,一旦出现安装不稳固,容易出现掉落现象,对过往车辆造成砸伤,而增加光源造成成本较大,且后期的维修成本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夜间自发光结构的隧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夜间自发光结构的隧道,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内部开设有弧形通槽,且弧形通槽的内壁通过水泥浇注形成有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的内壁均匀涂覆有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所述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的厚度为五毫米。
优选的,所述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由树脂、溶剂、填料、颜料、助剂构成。
优选的,所述隧道主体的底部内侧对称垒砌有侧行人底座,所述侧行人底座的高度为二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侧行人底座的一侧拐角处设置有横截面呈“L”型结构的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塑料材质构件。
优选的,所述防护垫的表面开设有面槽,所述面槽的内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防护垫通过螺栓贯穿通孔与侧行人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垫的厚度为五厘米,且所述防护垫的高度与侧行人底座的高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可以在白天吸收太阳光能量储能,晚上进行自发光,应用于隧道内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车辆在隧道中行驶的安全性,减少隧道内的交通事故,代替以往用于隧道内的反光膜,能够快速固化、夜间自发光性能;不含任何毒素和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对激发光源的要求特别低,当光强为25LX即可作为激发光源,因此,阳光、普通照明、环境杂散光都可以作为激发光源,能在户外或恶劣环境下使用,永远不变色;具有极长的使用寿命,其吸光、蓄光、发光的性能可以无限次循环使用,防滑性能好,抗压性强,耐磨性好;附着力佳,划格法测试为0级,牢固的与基材结合,而且涂层质量轻,可取代隧道内反光膜;
2.通过设计的防护垫,可以在车辆与侧行人底座产生碰撞时,将其进行缓冲减震,降低车辆损坏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行人底座与防护垫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2、隧道主体;3、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涂层;4、侧行人底座;5、防护垫;6、面槽;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鑫环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鑫环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88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农业化肥播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稻米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