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盘绕性能检测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8945.9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邵晓东;戚东涛;张冬娜;李厚补;魏斌;齐国权;丁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26 | 分类号: | G01N3/26;G01N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塑料 复合 连续 盘绕 性能 检测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盘绕性能检测试验机,包括滑动车、轨道、试样接头导轨和牵引系统;滑动车上半部分为第一盘绕装置,下半部分为第二盘绕装置,第一盘绕装置和第二盘绕装置上均设置有多个滚轮轨道架;试样接头导轨为两个,分别垂直设置于滑动车两侧支架上方,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试样滑动安装在试样接头导轨上,通过滑动车的滑动,配合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试样在试样接头导轨上滑动,将试样盘绕在第一盘绕装置或第二盘绕装置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验机和检测方法能够模拟现场工况,并且操作简便,试验效率高,可组成任意尺寸来模拟不同的圆盘管架卷轴,能够代替现有大量的圆盘管架实物,节约了试验成本和实验室空间,易于实现对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盘绕性能的评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检验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盘绕性能检测试验机。
背景技术
非金属管道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已成为油气田集输管道防腐蚀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油气田大量使用的非金属管道主要包括玻璃钢管、柔性复合管、钢骨架复合管、塑料合金复合管等多种类型的非金属复合管。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柔性复合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便捷的施工安装性能。其中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柔韧性能更好,能够缠绕在圆盘管架上进行盘卷储存和运输,使得其单根复合连续管的长度可达上百米,大大节约了运输、安装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794-2018中指出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以盘卷形式存放时,管材内储存的形变能量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这些危险包括对管材内衬层、增强层和外保护层的损伤,造成管材承压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对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以盘卷形式存放的圆盘管架卷轴的大小加以规定。同时,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662.2-2012中对不同管径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的存放圆盘管架的卷轴尺寸大小有明确要求,如果在运输或安装施工过程中,对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的盘绕程度超过了其最小盘绕直径,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的各项性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铺设安装的整条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的盘绕性能进行检测。
目前,缺乏对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的盘绕性能进行检测评价的试验装备,仅通过固定尺寸的圆盘管架进行先盘绕,后取样检测性能。对具有不同柔韧性能的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的盘绕性能进行检测时,需要配备一系列不同尺寸的圆盘管架来实现不同的盘绕状态,因此,检测实验室必须配备大量试验装置来开展检测试验,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可盘绕式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样品,这会导致试验成本极高,试验过程复杂,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的盘绕性能的检测无专用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盘绕性能检测试验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增强塑料复合连续管盘绕性能检测试验机,包括滑动车和试样接头导轨,滑动车包括位于前方的第一盘绕装置、后方的第二盘绕装置和两侧的支架,第一盘绕装置和第二盘绕装置均为半圆形且对称设置,两个支架底部均开设滑槽,下方均安装轨道,滑动车上安装牵引系统,牵引系统为滑动车提供动力使其在轨道上往复运动;试样接头导轨为两个,设置方向与滑动车运动方向垂直,试样接头导轨上表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上均安装有移动滑块,试样通过两个移动滑块滑动连接在两个试样接头导轨上,通过滑动车在轨道上运动将试样盘绕在第一盘绕装置或第二盘绕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第一盘绕装置和第二盘绕装置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滚轮轨道架,每个滚轮轨道架上开设有滑动卡槽,每个滑动卡槽上安装有滚轮,通过调整滚轮在滚轮轨道架上的位置形成不同直径的第一盘绕装置或第二盘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8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着后晶棒接着力测试用晶棒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的市政景观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