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动脉硬化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03562.6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8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敖振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时利(广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21;A61B50/31;B65D25/02;B65D25/24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6 | 代理人: | 洪安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动脉硬化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动脉硬化检测装置。所述移动式动脉硬化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为开口;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滑动安装在箱体内;横板,所述横板固定安装在箱体内,横板位于升降板的下方;检测主机,所述检测主机固定安装在升降板的顶部,检测主机位于箱体内;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固定安装在检测主机的顶部,显示器的顶部延伸至箱体外;多个检测头,多个所述检测头均设置在升降板的顶部,检测头通过导线与检测主机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两个内螺纹转筒,两个所述内螺纹转筒均转动安装在横板上。本装置具有操作方便、能够对检测设备进行收纳、方便搬运或运输、有效的减少了移动过程中意外损坏的问题、具有良好保护功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动脉硬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可分为细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三类,动脉硬化检测装置是动脉硬化病症检测的重要医疗设备,主要通过检测被测者的动脉脉搏压力,通过被测者的动脉脉搏波信号来进行判断,基本都具有检测主机、显示器和检测头,能够进行移动,给医生的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现有技术中移动式动脉硬化检测装置的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其检测设备不能进行收纳,缺乏保护,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而损坏,不便于进行搬运或运输,影响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移动式动脉硬化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操作方便、能够对检测设备进行收纳、方便搬运或运输、有效的减少了移动过程中意外损坏的问题、具有良好保护功能的一种移动式动脉硬化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动脉硬化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为开口;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滑动安装在箱体内;横板,所述横板固定安装在箱体内,横板位于升降板的下方;检测主机,所述检测主机固定安装在升降板的顶部,检测主机位于箱体内;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固定安装在检测主机的顶部,显示器的顶部延伸至箱体外;多个检测头,多个所述检测头均设置在升降板的顶部,检测头通过导线与检测主机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两个内螺纹转筒,两个所述内螺纹转筒均转动安装在横板上;两个丝杠,两个所述丝杠分别螺纹安装在对应的内螺纹转筒内,丝杠的两端均贯穿对应的内螺纹转筒,丝杠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升降板的底部;两个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对应的内螺纹转筒上,两个从动齿轮均位于横板的下方;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动安装在箱体内,主动齿轮与两个从动齿轮均啮合;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安装在主动齿轮的底部;转杆,所述转杆转动安装在箱体内,转杆的一端延伸至箱体外;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安装在箱体内,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转杆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还包括四个万向轮、两个限位槽和两个限位块,四个万向轮均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底部,四个万向轮呈矩形阵列排布,两个限位槽分别开设于箱体的两侧内壁上,两个限位块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限位槽内,两个限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在升降板上。
优选的,所述箱体还包括盖板,盖板转动安装在箱体上,盖板与箱体的顶部开口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还包括检测头架,检测头架固定安装在升降板的顶部,多个检测头均安装在检测头架上,检测头架的材质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横板还包括两个第一轴承孔和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孔均开设于横板上,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轴承孔内,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对应的内螺纹转筒上,内螺纹转筒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轴承孔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时利(广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时利(广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35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体防磕碰托盘
- 下一篇:一种血肿引流针夹持机构及引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