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04177.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8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顺贵;黄国栋;林雅雯;黄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20;H01L33/08;H01L33/32;H01L33/14;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 ||
1.一种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为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层,所述有源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量子阱层及第二量子阱层;
在所述第二量子阱层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形成有纳米环结构,所述第一量子阱层发射第一颜色的光,所述第二量子阱层与所述纳米环侧壁对应的位置发射第二颜色的光;
所述纳米环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任意一种闭环形状;
所述纳米环内填充有颜色转换材料,所述颜色转换材料将所述第一量子阱层发出的第一颜色的光线转换成第三颜色的光,所述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颜色及所述第三颜色均不相同;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电性连接有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电性连接有第二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为N型半导体层,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低温GaN层、无掺杂GaN层及N型GaN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为P型半导体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阱层及所述第二量子阱层为绿光量子阱层,所述第一量子阱层及所述第二量子阱层的材质包括InGaN和Ga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转换材料为红光量子点材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一对量子阱的结构为InGaN阱层/低温GaN/高温GaN依次层叠,所述第一量子阱层包括有10对所述绿光量子阱,所述第二量子阱层包括有10对所述绿光量子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环的外径为10~2000n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环的外径为100~900n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形成有电流扩散层,所述电流扩散层的材料为ITO,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于所述电流扩散层背离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面向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一面,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齐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背离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41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掰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散热器式电源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