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05822.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90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谢芳;蔡英莲;唐钰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芳 |
主分类号: | A61M1/08 | 分类号: | A61M1/08;A61H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隆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40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护理 康复 罐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罐体的内侧壁插接有活塞,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弹性装置。该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通过罐体、固定座、活塞、连接件、传动杆、支撑座和弹性装置等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固定座吸附于患者皮肤的表面,较于传统的装置,避免了燃烧法造成皮肤的损伤,通过提环、固定盘、弹性装置和齿板等结构的设置,使传动杆的高度便于调节固定,进而可以调节该装置吸附于人体表面的吸附力度,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患者,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拔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但是由于传统的拔罐利用燃烧方法排除罐内气体时,过高温度易造成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另外,燃烧拔罐使拔罐力度不均匀,不能控制拔罐力度,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罐体的内侧壁插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均设置有齿板。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提环,所述提环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垫层。
可选的,所述罐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设置有密封垫圈。
可选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指环,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卡块与齿板相卡接。
可选的,所述活塞的侧面与罐体的内侧壁紧密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通过罐体、固定座、活塞、连接件、传动杆、支撑座和弹性装置等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固定座吸附于患者皮肤的表面,较于传统的装置,避免了燃烧法造成皮肤的损伤,通过提环、固定盘、弹性装置和齿板等结构的设置,使传动杆的高度便于调节固定,进而可以调节该装置吸附于人体表面的吸附力度,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患者,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固定环;3、活塞;4、连接件;5、传动杆;6、支撑块;7、弹性装置;701、支撑杆;702、卡块;703、指环;704、弹簧;8、齿板;9、固定盘;10、提环;11、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芳,未经谢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5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护理治疗辅助床具
- 下一篇:一种ICU室护理急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