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07059.8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9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游鹏辉;许克亮;张琨;张浩;殷勤;周明翔;史明红;邱绍峰;刘辉;张俊岭;彭方进;应颖;陈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12 | 分类号: | B65G13/12;B65G41/00;B65G13/06;B65G13/07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物流 折叠式 快速 转运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属于高铁物流技术领域,其通过设置由折叠组件、驱动单元、从动单元等部件构成的折叠转运车,在仓库与列车之间可快速形成用于货物自动化转运的转运平台,进而实现货物在仓库与列车间的快速转运,且通过折叠组件的对应设置,使得折叠转运车可在完成货物转运后自行折叠,减少其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并可转移到不同场地使用,降低其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能有效减少人工搬运的工作量,降低高铁物流运营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提升货物转运的效率,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站台利用率,降低高铁物流的运营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的增加,其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目前已实现区域中心城市通道连接,未来也将呈“米”字型不断拓展,最终实现全国大中城市的通道连接。同时,高铁物流因其具有运行速度高、受天气影响小、运行平稳安全等优点而广受大众的喜爱,通过高速铁路进行货物运输,可以很好的保障物流的时效性,实现“当日达”,是现有物流运输体系的很好补充,对提高我国物流的整体运输水平具有巨大意义。
由于列车结构和运行条件的差异,高铁物流与普通铁路运输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往往进行运输的是体积较小的包装箱,很难直接应用现有的大型装卸设备。因此,目前高铁物流的货物装卸大多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来实现,即利用工作人员将简易的包装箱搬运至高铁车厢内,这种装卸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铁物流货物装卸的需求,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人工搬运装卸的效率低、搬运的包装箱盛货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货物从存储仓库到高铁列车车厢的快速转运需求,人力成本较高,极大地限制了高铁物流的使用效率,增加了高铁物流的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可实现高铁物流的货物在仓库与列车之间的快速转运,减少人工搬运的劳动量,降低货物转运的成本,提升高铁物流货物转运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包括至少一辆折叠转运车;
所述折叠转运车包括至少一个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走行单元;所有走行单元均为驱动单元,或者所述走行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和若干从动单元;
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支撑单元和分设于该支撑单元顶部两侧的辊子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支撑板,其顶部设置有支撑平台,底部沿竖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杆之间以第一升降机构连接,以用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竖向升降;所述辊子单元呈板状结构或者框形结构,其一侧与所述支撑平台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相应的走行单元顶部转动连接,且两所述辊子单元可在相对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转动下实现相互平行到相互平齐的转换;同时,所述辊子单元上并排设置有若干辊子,并对应所述辊子设置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主动轮,并对应所述主动轮设置有驱动电机,以实现所述主动轮的驱动或者锁定;所述从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可在所述主动轮的带动下进行走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转运车包括多个以所述走行单元依次转动连接的折叠组件,且所述折叠转运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驱动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主动轮和设置在所述主动轮上方的主动轮平台;
所述主动轮平台的两侧可用于与所述辊子单元转动连接,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平台以第二升降机构连接,用于所述主动轮平台的升降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轮和设置在该从动轮上方的从动轮平台;所述从动轮平台的两侧可用于与所述辊子单元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7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跨座式单轨电动感应式车体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