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气排水器双重过压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13150.0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75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辉;赵国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冶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0 | 分类号: | F16K17/00;F16K27/02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王常谦 |
地址: | 114018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排水 双重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煤气排水器双重过压保护装置,包括外筒体、进水接管、排污接头Ⅰ及溢流弯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筒体内设有双重过压保护内筒,在所述的双重过压保护内筒靠近进水管侧开有进水口,对面开有排水口,上部设有检测口,下部设有排污口,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的进水口的内侧设有向下倾斜的负压保护接管,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内设有圆形阀板组件,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的排水口的内侧设有向下倾斜过压保护接管,检测接头设置在检测口上,排污接头Ⅱ设置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底部与排污口连通。其优点是:通过煤气排水器双重过压保护装置,不仅在煤气过压时能紧紧的封住排水口,同时在煤气负压时能紧紧的封住进水口,从而封住煤气,防止煤气外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凝结水排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气排水器双重过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炉煤气管道、转炉煤气管道及焦炉煤气管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积水和污渣,因此,需要用煤气排水器排放出去,主要使用水封式煤气排水器,水封排水器完全靠水封高度封住煤气压力,但当生产工况使煤气压力瞬间升高很多时,煤气排水器容易被击穿,会导致煤气大量外泄,造成严重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研制出了排水过压保护或防止煤气泄漏装置。
中国专利200920015734.1公开了一种新型煤气排水器过压保护器。但是这种煤气排水器过压保护器只有正压超压保护,当煤气管道负压时,会将空气吸入煤气管道,引发煤气泄漏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气排水器双重过压保护装置,通过煤气排水器双重过压保护装置,不仅在煤气过压时能紧紧的封住排水口,同时在煤气负压时能紧紧的封住进水口,从而封住煤气,防止煤气外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气排水器双重过压保护装置,包括外筒体,设置在外筒体一侧的进水接管,设置在外筒体下部的外筒排污接头及设置在外筒体一侧的溢流弯管,所述的进水接管通过进口法兰与煤气管道的落水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筒体内设有双重过压保护内筒,在所述的双重过压保护内筒靠近进水接管侧开有内筒进水口,对面开有内筒排水口,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上部设有检测口,下部设有内筒排污口,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内设有圆形阀板组件,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的进水口的内侧设有向下倾斜的负压保护接管,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的排水口的内侧设有向下倾斜过压保护接管,检测管接头设置在检测口上,与内双重过压保护内筒连通,并从外筒体上部伸出,内筒排污接头设置在双重过压保护内筒底部与排污口连通,并从外筒体下部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负压保护接管和过压保护接管的端头均为尖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形阀板组件由设置双重过压保护内筒内上部的阀板摆动转轴,与阀板摆动转轴转动连接的阀杆和通过螺栓与阀杆固定连接的圆形阀板所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形阀板由两块耐腐蚀聚四氟乙烯圆板及中间密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煤气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中增加了双重过压保护内筒,当煤气压力大于排水器的有效水封高度时,造成排水器内水封被击穿,圆形阀板组件迅速被顶到排水口,将排水口被紧紧的封住,从而封住煤气,防止煤气外泄;
2)当煤气管道一旦产生负压时,圆形阀板组件迅速被吸到进水口,将进水口紧紧的封住,从而封住空气,防止空气进入煤气管道;
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负压保护接管和过压保护接管的端头均设计成尖状结构,由面接触改为线接触,确保了密封效果,同时尖状结构还具有冲刷和自洁功能,有效地防止了污物粘在负压保护接管和过压保护接管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冶石化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中冶石化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13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