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涂装生产线热能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14384.7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9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丁丽芳;冯冶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罗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3/02 | 分类号: | B05D3/02;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权雪雪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线 热能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装生产线热能循环系统,包括燃烧室和烘干室,烘干室设置在燃烧室内,烘干室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件管,烘干室一表面设置有有废气循环装置,燃烧室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燃烧室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内设置有联动控制装置。该涂装生产线热能循环系统,工件油漆涂装后进入烘干室进行烘干时,油漆中有机溶剂挥发出来,有害气体通入燃烧室,自身的燃气、燃油加热系统进行焚烧,解决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节约了能量,有害气体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又能用于烘干室的加热,控制废气进入燃烧室的密度,根据燃烧室中燃烧情况增或减废气的排放量,有利于废气更好的焚烧,通过面板一键启动控制阀的开启或关闭,设备操作方便,不需专门的操控人员,可根据PLC面板控制后网络监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涂装生产线热能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涂装生产线的发展经历了由手工到生产线,再到自动生产线的发展过程,我国的涂装工艺可以简单归纳为:前处理→喷涂→干燥或固化→三废处理。我国的涂装工业真正起源于50年代苏联技术的引进之后。从60年代开始,由于轻工业的发展,首先在自行车制造行业出现了机械化生产的流水线和自动化生产的流水线,特别是我国家电行业、日用五金、钢制家具,铝材构件、电器产品、汽车工业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使涂装事业有了明显的进步,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涂装生产线作为大型的生产设备,其对各模块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车涂装生产线是汽车车身制造的三大工程之一,主要作用是保护和装饰车身。如果在车身表面涂上涂料,干结成涂膜,就能将钢板表面与空气、水分、日光及外界腐蚀物质隔开,起到“屏蔽”作用。目前我国涂装生产线废气主要来自前处理、喷漆室、流平室、干燥炉的排放废气,所排放的污染物大体有如下几类;能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有机溶剂、排出恶臭的涂料挥发分、热分解生成物和反应生成物、酸碱雾、喷丸时产生的粉尘和漆雾中的粉尘。使用不含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含量低的涂料,是解决有机溶剂污染的最有效方法,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有机溶剂废气的处理量,将含有高浓度有机溶剂的废气集中处理,采取稀释后向大气排放;对于生产线中的干燥固化炉排放的高浓度、小风量的有机溶剂废气,通常使用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吸附法进行处理。
工件油漆涂装后进入烘干室进行烘干时,油漆中有机溶剂挥发出来,早期的处理模式是直接高空排放,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将原来高空排放的有害气体接入烘干室自身的燃气、燃油加热系统进行焚烧,既解决了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节约了能量,有害气体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又能用于烘干室的加热,但是目前并未出现可以通过面板一键启动控制方式,操作设备,无法保证是否能实现热循环。针对这一问题,现设计一种涂装生产线热能循环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装生产线热能循环系统,其具有高效,安全的涂装烘干室的废气处理设备,涂装烘干室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气经过自身加热炉焚烧后安全排放,面板一键启动控制方式,设备操作方便,不需专门的操控人员,可根据PLC面板控制后网络监控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装生产线热能循环系统,包括燃烧室和烘干室,所述烘干室设置在燃烧室内,所述烘干室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件管,所述烘干室一表面设置有有废气循环装置,所述燃烧室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燃烧室一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联动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循环装置包括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一端与燃烧室固定连通,所述废气管另一端与烘干室固定连通,所述废气管为C型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件油漆涂装后进入烘干室进行烘干时,油漆中有机溶剂挥发出来,有害气体通入燃烧室,自身的燃气、燃油加热系统进行焚烧,解决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节约了能量,有害气体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又能用于烘干室的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一表面固定安装有热敏感元件,所述热敏感元件为易熔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罗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罗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14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插链式水平运送装置
- 下一篇:基于碳纤维复合基材料的发射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