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收集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15767.6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2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林;陆斌;任美芳;陆任穷;赵祖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河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D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收集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余热交换器、消音器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内管以及与内管同轴设置的套管,所述的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套管的两端均封闭,该内管的一端形成进气口,另一端穿过所述的套管后,与所述的出气管连通,所述的进水管的出水口延伸至过水通道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合理,在进气管外围设置有过水通道,当水在进气管外壁流动时,可带走进气管散发出的热量,在通过余热交换器后,更高效地实现热能的转换,降低环境温度的同时,使排气热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柴油机和燃气发动机环保、节能降噪、并向大功率方向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情况下,柴油机或燃气发动机会被布置在比较狭小的空间里,柴油机或燃气发动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向周围环境辐射,如果不设法将热量带走,会造成操作环境的恶劣,同时,热量不加以利用也是一种浪费。现有的余热收集利用系统结构复杂,换热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余热收集利用系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余热收集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余热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余热交换器、消音器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内管以及与内管同轴设置的套管,所述的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套管的两端均封闭,该内管的一端形成进气口,另一端穿过所述的套管后,与所述的出气管连通,所述的进水管的出水口延伸至过水通道内;该出气管的出气口与余热交换器的进气口连通,该余热交换器的进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所述的过水通道连通,该出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上部,该余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余热交换器的进水口相邻设置;所述余热交换器的出气口与消音器的进气口连通,该消音器的出气口处安装有排气管。
所述的进气管为两根,两根进气管相互平行设置,每一根进气管内的过水通道均与所述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连通;每一根进气管的内管均接入连接管,该连接管接入余热交换器的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合理,在进气管外围设置有过水通道,当水在进气管外壁流动时,可带走进气管散发出的热量,在通过余热交换器后,更高效地实现热能的转换,降低环境温度的同时,使排气热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余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16、进气管2、出气管3、余热交换器4、消音器5和排气管6,所述进气管2包括内管14以及与内管14同轴设置的套管15,所述的内管14与套管15之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套管15的两端均封闭,该内管14的一端形成进气口,另一端穿过所述的套管15后,与所述的出气管3连通,所述的进水管1的出水口延伸至过水通道内;该出气管3的出气口与余热交换器4的进气口9连通,该余热交换器4 的进水口8通过出水管16与所述的过水通道连通,该出水管16位于进水管1的上部,该余热交换器4的出水口7与余热交换器4的进水口8 相邻设置;所述余热交换器4的出气口11与消音器5的进气口连通,该消音器5的出气口处安装有排气管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河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河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15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主轴精密数控钻床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防水光纤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