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循环垂直分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16520.6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7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韩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循环 垂直 分区 污水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循环垂直分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所述装置由一号分点进水管、二号分点进水管、内部圆形反应筒体、外部圆形反应筒体、出水管、一号回流系统、二号回流系统;述内部圆形反应筒体与外部圆形反应筒体间采用分隔板连接分割,并将两同心圆反应筒体间的空间各为多个反应单元;采用本实用新型处理,能大幅度减少剩余污泥量,无动力回流补充特效菌种,在低碳氮比污水的前提下,无需加药即可保证出水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稳定达标,在实现功能分区,提高自养脱氮除磷性能的同时,也能降低占地面积,出水可达到一级A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循环垂直分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生化处理,多基于传统脱氮除磷机理。目前污水厂典型的处理工艺中,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并按照A2/O工艺布置,即厌氧、缺氧、好氧三段,并在好氧末端向缺氧段回流硝化液,为反硝化提供硝酸盐,其他工艺多是基于A2/O的变形工艺。
传统A2/O工艺存在以下固有缺欠:(1)脱氮除磷存在污泥龄上的矛盾,反硝化菌群、聚磷菌群需要短泥龄,硝化菌群需要长泥龄,但系统内只有单一泥龄,实际采用折中做法,兼顾脱氮除磷;但对于硝化菌群,泥龄不足,冬季处理效果不理想,进水波动时处理效果不稳定;(2)脱氮除磷存在溶解氧需求上的差异,聚磷菌厌氧释磷需要绝对厌氧,溶解氧的存在会影响甚至抑制厌氧释磷过程,只有厌氧释磷越充分,好氧阶段才能过量吸磷,实现良好的生物除磷;反硝化过程的本质是反硝化菌以,以NOx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若存在分子态溶解氧,则分子态溶解氧则会被优先作为电子受体,影响反硝化效率;硝化菌群为严格好氧型,厌缺氧及碳源存在时会受到抑制;(4)脱氮除磷存在碳源上的争夺,聚磷菌只能利用有机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其他形式的有机物需要先水解成挥发性脂肪酸,才能被聚磷菌利用;反硝化菌群对碳源的要求略低于聚磷菌,但也只能利用低碳有机物,反硝化菌群和聚磷菌群之间存在碳源质和量的争夺;一般要求,生物脱氮要求进水C/N>4,生物脱氮除磷时要求进水C/N>7,而国内一般生活污水进水C/N普遍<4,属于碳源不足,需要外投碳源;硝化菌群为自养,不需要有机碳源,且有机碳源超过一定量时会对硝化菌群产生代谢的抑制; (5)好氧反应,污泥产率系数高,剩余污泥处理难度大,完全耗氧生物反应器系统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要优势菌种,但其繁殖世代周期远大于兼性或厌氧菌,因此,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的剩余污泥产量远大于兼性或厌氧生化处理工艺;(6) 常规污泥回流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多级循环垂直分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能够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动力污泥自回流、自养脱氮除磷等目标,且能将低碳氮比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级循环垂直分区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一号分点进水管、二号分点进水管、内部圆形反应筒体、外部圆形反应筒体、出水管、一号回流系统、二号回流系统;所述内部圆形反应筒体、外部圆形反应筒体为同心圆;所述内部圆形反应筒体与外部圆形反应筒体间采用分隔板连接分割,并将两同心圆反应筒体间的空间各为多个反应单元;所述多个反应单元为预消氧区、厌氧释磷区、缺氧反硝化脱氮区、厌氧反硝化除磷区、好氧硝化吸磷区、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自下而上依次为沉淀底部污泥区、污泥回流口、消能板辅助沉降系统、填料支架、填料沉降区、清水区、出水渠;原水进水管一分为二,分别为一号分点进水管、二号分点进水管。
所述好氧硝化吸磷区自下而上依次为一号回流系统、曝气系统、好氧反应区;所述曝气系统位于消能板辅助沉降系统的正下方;所述一号回流系统的进口、出口分别与好氧硝化吸磷区、缺氧反硝化脱氮区首个反应单元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二号回流系统的进口、出口分别与厌氧反硝化除磷区最后一个反应单元、预消氧区首个反应单元相连接;所述预消氧区、厌氧释磷区、缺氧反硝化脱氮区、厌氧反硝化除磷区的结构内水流上升流速不低于0.5m/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梦,未经韩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16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超声科用B超检查支架
- 下一篇:高效永磁直流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