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弱耦合多环型少模光纤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18462.0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6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杜江兵;何祖源;何枝琴;陈心怡;沈微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36 | 分类号: | G02B6/0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多环型少模 光纤 | ||
一种弱耦合多环型少模光纤,为四环结构且在波长为1.55μm处传输多个低阶模式,其中:多个低阶模式为LP01、LP11、LP21和LP02,其中:LP01的有效折射率为1.4532~1.4573,LP11的有效折射率为1.4507~1.4549;LP21的有效折射率为1.4475~1.4517;LP02的有效折射率为1.4467~1.4507。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最小相邻模式/模群有效折射率差的最大化,光纤传输的模式最小有效折射率差可达到10‑3以上,当神经网络训练好,就可以快速预测出光纤的结构参数,具有高效性、高精确度的特点,能够应用在少模光纤模分复用中,满足弱耦合传输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光纤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弱耦合多环型少模光纤。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少模光纤模分复用传输中存在模间串扰,通常采用MIMO技术补偿这种串扰,但MIMO技术需要较高的能耗和成本。现有技术通过设计少模光纤的结构,使光纤在一定波长下的具体模式之间的有效折射率达到特定数值,能够满足弱耦合的需要;利用物理模型设计光纤,但结构设计相对单一,复杂的结构设计会增加设计和加工难度,且效率和精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弱耦合多环型少模光纤,有助于打破传统器件固定的几何结构,增加器件的参数空间,实现设计自动化,将器件性能提高到极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弱耦合多环型少模光纤,为四环结构且在波长为1.55μm处传输多个低阶模式,优选为以无掺杂二氧化硅为折射率基准的四环型少模光纤,在波长为1.55μm处具有多个低阶模式。
所述的多个低阶模式为LP01、LP11、LP21和LP02,其中:LP01的有效折射率为1.4532~1.4573,LP11的有效折射率为1.4507~1.4549;LP21的有效折射率为1.4475~1.4517;LP02的有效折射率为1.4467~1.4507。
所述的四环结构的第一环的半径为7.2~7.6μm,且与包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为0.008~0.012。
所述的四环结构的第二环的半径为6.7~7.1μm,且与包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为0.0087~0.0127。
所述的四环结构的第三环的半径为6.2~6.6μm,且与包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为0.0094~0.0134。
所述的四环结构的第四环的半径为5.7~6.1μm,且与包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为0.00995~0.01395。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体解决了通过神经网络预测出少模光纤结构参数,对光纤结构进行逆向设计,以实现弱耦合性能的技术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最小相邻模式/模群有效折射率差的最大化,光纤传输的模式有效折射率差可达到10-3以上,可用于短距离无MIMO模分复用光通信,工艺简单,有助于节约成本、缓解系统容量紧张,在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原理流程图;
图中:①为正向设计;②为逆向设计;实线为训练过程;虚线为验证过程;
图2为本实施例的光纤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184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