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输电线路的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21931.4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6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贺金红;甄岩;白晖峰;霍超;王立城;张港红;尹志斌;高建;苑佳楠;罗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10/04;G06T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输电 线路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监测系统。应用于输电线路本地侧的监测系统包括:安装在输电线路所在的铁塔上的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输电线路的图像信息;图像识别装置,配置有预设的缺陷识别模型,用于接收输电线路的图像信息,并基于输电线路的图像信息及预设的缺陷识别模型,获取与同输电线路相关的多个监测对象相对应的多个识别结果;及与图像识别装置相连的第一预警装置,用于在与多个监测对象中的特定监测对象相对应的特定识别结果表明该特定监测对象存在特定缺陷特征的情况下,执行与特定缺陷特征相对应的预警。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分担云平台识别图像的压力,进而大幅地提升输电线路监测的智能化和处理时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输电是电网的重要组成环节,由于输电线路跨度大,易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破坏,输电线路监测逐步成为输电环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输电线路运行状态检修、管理和提升生产运行精益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输电线路监测包括线路本体和通道监测,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人工巡线检测方式,基层线路检修工人定期徒步巡视线路,由肉眼观察来发现线路是否异常;
二是借助摄像头,在线路杆塔上安装摄像头,由该摄像头采集输电线路的图像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图像信息回传至电力公司的输电线路监控管理后台,由检修人员观察采集的监控图像,人为判断线路是否存在异常 /缺陷;
三是利用直升机或无人机巡检,拍摄输电线路的图像,巡线结束后将图像导出,同时在电力公司侧建设输电线路图像的智能识别云平台,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智能识别技术,有效识别与输电线路相关的各个监测对象的缺陷。监测对象包括:导地线相关缺陷(包括断股、散股、断线等)、绝缘子缺陷(包括自爆等)、线夹均压环相关缺陷(包括损坏、滑移、倾斜等)、防震锤相关缺陷(包括损坏、滑移、倾斜等)、细小金具类缺陷(包括螺栓缺销子、螺栓缺螺母等)、基础类缺陷(包括破损、坍塌、积水、下陷等)、附属设施相关缺陷(包括各类附属设施损坏)以及异物缺陷(包括异物、鸟巢等)等。
目前输电线路监测的三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纯粹依靠人工监测,线路异常及故障情况监测不及时,智能化程度不够,且纯人工分析判断的时效性无法适应高压线路日益增长的巡线要求;第二种方式线路检修人员需要从大量的图片中一一查看来寻找线路异常情况,极大的增加了基层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且难免出现线路异常/故障漏判的情况;第三种方式智能化程度虽然大大提升了,但直升机或无人机巡检图片批量导出时,输电线路异常/缺陷的识别压力全集中于智能识别云平台,对云端图像处理的速度、识别效果等性能要求是个严峻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监测系统,其可在解放基层线路检修人员的工作压力的同时,可有效分担云平台识别图像的压力,从而可实现边缘侧(或本地侧)监测系统和云端(或远程侧)监测系统的协同联动处理,进而大幅地提升了输电线路监测的智能化和处理时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监测系统,应用于所述输电线路的本地侧,所述监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该图像采集装置被安装在所述输电线路所在的铁塔上,用于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图像信息;图像识别装置,该图像识别装置通过有线通信接口或无线通信接口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接且配置有预设的缺陷识别模型,用于接收所述输电线路的图像信息,并基于所述输电线路的图像信息及所述预设的缺陷识别模型,获取与同所述输电线路相关的多个监测对象相对应的多个识别结果;以及第一预警装置,该第一预警装置与所述图像识别装置相连接,用于在与所述多个监测对象中的特定监测对象相对应的特定识别结果表明该特定监测对象存在特定缺陷特征的情况下,执行与所述特定缺陷特征相对应的预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19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更换的液下辊
- 下一篇:高楼烟雾排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