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化仪尾气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22575.8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8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于辉;王敬;柳强;吕思东;刘晓阳;封常伟;王建惠;李尧;郗恩星;李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水务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张晓丽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化 尾气 吸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化仪尾气吸收装置,该装置属于活化仪器领域。所述活化仪尾气吸收装置通过将活化仪的尾气经过吸附箱处理后再排放,同时在与吸附箱出气口相连的气管上设置螺纹,可以方便随时安装或者拆卸采样管,通过采样管分析吸附箱吸附后的尾气成分,判断吸附箱是否需要更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解析管活化仪未针对有机有害气体集中处理的问题,将尾气吸收再排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化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化仪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附管的专用活化仪器一般包括供气系统和气路控制系统,供气系统向气路控制系统供高纯氮气,气路控制系统控制通过所有吸附管的总气体流量。在对吸附管活化脱附处理时,吸附管安装在热脱附管连接装置上,将吸附管放入加热颅腔中,按规定要求设置活化温度,使吸附管中的Tenax-TA填料吸附的VOC/SVOC物质发生解析,并经由管路中的氮气将解析脱附物质吹出,完成热脱附吸附管的活化过程,但是吸附管热脱附过程中解析出来的有机有害气体无法集中处理,容易造成实验室内的环境污染,易使样品产生交叉污染风险,对实验室人员人体健康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的解析管活化仪未针对有机有害气体集中处理,从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加大了样品产生交叉污染的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活化仪尾气吸收装置,将活化仪的尾气经过吸附箱处理后再排放,同时在与吸附箱出气口相连的气管上设置螺纹,可以方便随时安装或者拆卸采样管,通过采样管分析吸附箱吸附后的尾气成分,判断吸附箱是否需要更换。
鉴于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活化仪尾气吸收装置,包括解析管活化仪,所述解析管活化仪包括尾气排放管,所述尾气排放管用于排放解析管活化仪在活化完成后的尾气,所述尾气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解析管活化仪的尾气出口相连接,另一端与吸附箱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吸附箱用于吸附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所述吸附箱的出气口与气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与采样管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吸附箱为圆筒状,包括外箱体、内箱体和封盖;
所述外箱体顶部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圆形台阶,所述外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连接尾气排放管;
所述内箱体包括四个上下叠放的吸附盒,自底部向顶部依次为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第三吸附盒和第四吸附盒,每个所述吸附盒均为顶部开口,底部设置为滤网的圆筒状,所述第一吸附盒、第二吸附盒和第三吸附盒的高度比例为1:2:3,所述第一吸附盒内放置有碳分子筛Carboxen1000,所述第二吸附盒内放置有Carbopack B吸附剂,所述第三吸附盒内放置有Carbopack C吸附剂,所述第四吸附盒内放置有tenax GR吸附剂,每个所述吸附盒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圆形台阶,每个所述吸附盒的底部设置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的尺寸与第一圆形台阶的尺寸相配合,所述第一圆形台阶用于放置上层吸附盒的圆形凸起;
所述封盖为一体成型的双圆台结构,包括下圆台和上圆台,所述下圆台的尺寸与第三圆形台阶的尺寸相配合,所述上圆台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箱体的直径,所述封盖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吸附盒的第一圆形台阶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圆形台阶,所述第二圆形台阶上设置有可旋转的提手,所述提手水平放置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圆形台阶的高度,当吸附箱长期使用后,吸附盒内装有的吸附物质会逐渐丧失其功能,此时需要更换吸附物质,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提起提手即可将吸附盒依次取出,另外,在采样管采样检测的某些情况下,如仅有部分类型有害气体超标,说明只有部分吸附盒的吸附物质功能弱化,设置为四层可分离的吸附盒,可以仅针对尾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的吸附盒进行吸附物的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水务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水务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25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