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水江段的粘性卵人工鱼巢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23660.6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8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涛;李成成;陈志刚;余丹;邵科;阙延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乐综胜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水 粘性 人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水江段的粘性卵人工鱼巢,包括固定装置、浮动杆和产卵附着网格,浮动杆与固定装置连接,产卵附着网格的上端与浮动杆连接,固定装置放置于浮动杆的上游。本实用新型能够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附着条件,适合于流水江段,能够很好的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附着场所,本实用新型组装简便,可灵活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水江段的粘性卵人工鱼巢。
背景技术
长江上游自然河道受水利工程、护岸、护坡、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发生改变,水草、砾石、河滩等自然河段减少,长江两岸可供产粘性卵鱼类产卵的生境面积萎缩,对产粘性卵鱼类产生直接影响。人工增殖放流鱼类并不是有效解决鱼类资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有序恢复自然繁殖更有利于的资源的保护。目前,在河流、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中设置人工鱼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鱼类资源人工增殖方法。但现存的人工鱼巢,其结构主要针对库区、湖区或流水较缓的河流,因其设计目标生境不同,所以不适应长江上游流水江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流水江段的粘性卵人工鱼巢,能够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附着条件,适合于流水江段,能够很好的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附着场所,本实用新型组装简便,可灵活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水江段的粘性卵人工鱼巢,包括固定装置、浮动杆和产卵附着网格,浮动杆与固定装置连接,产卵附着网格的上端与浮动杆连接,固定装置放置于浮动杆的上游。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包括锚定组件和牵引绳,牵引绳两端均设有锁扣,牵引绳的两端通过锁扣分别与锚定组件和浮动杆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产卵附着网格包括多条悬挂绳、网格绳和产卵附着单元,多个悬挂绳和多个网格绳相互交叉分布连接,产卵附着单元分布于悬挂绳与网格绳的交叉点上,悬挂绳的上端均与浮动杆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悬挂绳上间隔分布有第二固定环,网格绳上间隔分布有锁扣,网格绳通过锁扣与各悬挂绳上的第二固定环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第二固定环之间的距离为45cm~55cm。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浮动杆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个数与悬挂绳的个数相一致,悬挂绳的上端连接有锁扣,悬挂绳通过锁扣与浮动杆上相应的第一固定环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第一固定环之间的距离为35cm~45cm。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悬挂绳长为4~8米。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产卵附着单元包括锁扣和棕榈片组,棕榈片组通过锁扣与悬挂绳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棕榈片组包括4片成对称布置的棕榈片,锁扣设置于各棕榈片的对称中心,棕榈片通过锁扣与悬挂绳上的第二固定环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附着条件,适合于流水江段,能够很好的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附着场所,本实用新型组装简便,可灵活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水江段的粘性卵人工鱼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动杆,2-产卵附着单元,3-悬挂绳,4-第一固定环,5-锁扣,6-第二固定环,7-网格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未经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36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创伤骨科用的断钉取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触电卫生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