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拉式人工腹部按压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25837.6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5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郭涛;范璐;丁坤;李春洁;赵佳;王臻;范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洁;范觉新 |
主分类号: | A61H31/00 | 分类号: | A61H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汇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4 | 代理人: | 董涛 |
地址: | 300051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拉式 人工 腹部 按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拉式人工腹部按压板,包括:按压板本体、手柄及负压吸附部,所述按压板本体采用轻质碳纤维材料,所述按压板本体外形呈类等腰三角形,在所述按压板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为两个,所述负压吸附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按压板本体的底部边缘,在所述按压板本体底部的环周上形成环状吸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拉式人工腹部按压板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压板本体,具有按压强度大、便捷、轻巧、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和普及,广泛适用于医疗以及医疗以外的任何环境和场所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急救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拉式人工腹部按压板。
背景技术
心搏骤停是最危险的临床表现,如能早期发现,快速救治,许多患者尚能完全恢复自主行为。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提出了心肺复苏技术,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搏呼吸骤停而采取的抢救治疗措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CPR技术有了长足进展,但心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依然低下,即使存活者也往往遗留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学残障。2000年国际上出台了第一步心肺复苏指南,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颁布了《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近年来,心肺复苏技术不断进展,医学界广泛推出心肺脑复苏(CPR)技术救治了诸多心脏停搏的患者,目前采用的多半是单一的胸外按压技术(包括手动和机械),由于技术限制,但心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依然低下,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如何提升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一直是心血管病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早年国际和国内设计的人工金属按压板,由于重量和效果不佳等因素没能在临床上使用。近年来我国已开发了一种提压式腹部按压机,属于机械虹吸腹壁,较大的机械吸附腹壁产生提拉效果,已经应用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操作相对复杂,尚未能广泛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提拉式人工腹部按压板,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拉式人工腹部按压板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按压板本体,具有按压强度大、便捷、轻巧、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和普及,广泛适用于医疗以及医疗以外的任何环境和场所使用。
为了至少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拉式人工腹部按压板,包括:按压板本体、手柄及负压吸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本体采用碳纤维材料,所述按压板本体外形呈类等腰三角形,在所述按压板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为两个,所述负压吸附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按压板本体的底部边缘,在所述按压板本体底部的环周上形成负压吸附腔。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手柄垂直设置,其中一个手柄固定方向平行于按压板本体的底边,另一个手柄的固定方向设置在按压板本体的中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板本体顶部的每个棱、角均进行圆滑处理,形成带有弧形的棱和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附部采用硅橡胶材料,在按压板本体底部形成裙边式环状吸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附部与所述按压板本体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螺钉连接或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与所述按压板本体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一体化设计,或采用螺钉固定方式,或粘接固定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折弯处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采用轻质碳纤维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洁;范觉新,未经李春洁;范觉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5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卷帘杀菌蚊帐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壳体结构的火炬